|烽火连天里的学术追求-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

东西影音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烽火连天里的学术追求-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 那娉婷 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 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 是暖 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人间四月天》
这首林徽因写给儿子的诗 , 是她最负盛名的文字 。 这首诗在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里 , 显得格外美好 。 《梁林》用了八集的片长 , 讲述了两人一生岁月 。 单集片名依次为《父亲》、《天书》、《佛光》、《流亡》、《惨胜》、《荣耀》、《选择》、《古城》 , 八个单集名称 , 也是串起梁林二人一生的关键词 。
|烽火连天里的学术追求-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
本文图片

一部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林徽因独有诗意的纪录片 , 静静的 , 将两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和对学术的坚持娓娓道来 。 因为人物都是文化造诣方面非常了得之人 , 所以通篇对于梁林二人及其相关亲友的文字和书信铺陈 , 字字矶珠 。 带我们走进两人的世界和内心 , 感人至深 。
|烽火连天里的学术追求-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
本文图片

纪录片依时间顺序 , 向我们讲述梁林二人一生所经历的人和事 , 做过的选择 , 取得的成就 。 二人都有显赫的家世 , 都有颇具建树的父亲(梁启超和林觉民) , 学习和热爱共同的专业—建筑学 , 一起海外留学 , 后成亲回国 , 共同从事中国建筑系的创办和中国建筑史研究 , 直至生命的最后 , 他们是家人 , 是战友 , 也是专业伙伴 。 他们拥有共同的美国朋友 , 中国朋友 , 两个人是一个整体 , 共同完成了不起的事业 , 为中国建筑系统做史 , 成为中国建筑教育体系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 两人一生的探索和成就都围绕中国古建筑展开 。
|烽火连天里的学术追求-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
本文图片

(林徽因与父亲林觉民)
“彼时中国有漫长的建筑历史 , 却没有产生自己的建筑学和建筑教育 , 中国有高度的古代文明 , 却迟迟没有产生科学的知识体系 。 学贯中西的一代新人踏上舞台 。 ” 1931年 , 梁林二人先后返回北平 , 三十岁的梁思成雄心勃勃 , 要撰写一部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 “这一选择 , 将成就我们这个民族建筑史上一段永远的辉煌 。 而他自己的一生 , 也因此注定艰辛与坎坷 。 ”
|烽火连天里的学术追求-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
本文图片

(梁思成)
1931年开始 , 二人在为中国建设最早的中国建筑学体系的同时 , 走遍中国各地寻访勘探当时散落在中国各地的古建筑 , 将中国建筑可考的历史追溯至唐朝 。 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应县木塔等多处著名的中国古建筑代表 , 都是被梁林二人发现并完成系统的梳理和书面记载 。 1937年夏 , 梁林二人在五台山佛光寺 , 将中国建筑可考的现存证据拉向唐朝大中年间(公元857年) 。
纪录片中这样介绍当时的场景:“梁思成用"咨嗟惊喜"形容他们进入佛光寺大殿时的心情 。 殿仅一层 , 斗拱巨大、有力、简单、出檐深远 , 随意一瞥 , 其极古立辨 , 但是 , 它会是早于迄今所知最古的建筑吗?斜坡殿顶的下面有如空阁 , 黑暗无光 , 只靠经由檐下空隙攀爬进去 。 上面积存的尘土有几寸厚 , 踩上去像棉花一样 。 我们用手电探视 , 看见檩条已被蝙蝠盘踞 , 千百成群地聚挤在上面 , 无法驱除 。 照相的时候 , 蝙蝠见光惊飞 , 秽气难耐 , 而木材中又有千千万万的臭虫 , 大概是吃蝙蝠血的 。 工作至苦 。 我们工作了几天 , 才看见殿内梁底隐约有墨迹 。 终于发现了刻在梁下的重要文字 , 证明佛光寺建于公元857年 , 唐代大中年间 , 这是伟大的发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