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被《声生不息》捞回来的港乐,有什么不一样?( 三 )


从首期节目安崎的《抱一抱》(陈小春《犯贱》国语版) , 到一公李健+李克勤的《花火》(梁咏琪原唱)、刘惜君+单依纯的《来生缘》(刘德华《一起走过的日子》国语版)等作品 , 出现在《声生不息》舞台上的香港流行曲 , 除了脍炙人口的粤语歌 , 还有香港歌手的经典国语金曲 。
什么|被《声生不息》捞回来的港乐,有什么不一样?
文章图片

单依纯和刘惜君
一首歌有多个不同语言的版本 , 这种“一鱼两吃”的做法 , 曾经是上世纪香港流行音乐鼎盛时期的标志之一 。
为了顺利打入不同地区的唱片市场 , 即使是全粤语专辑 , 也会在十首广东歌以外 , 加插一至两首国语歌;反之 , 当香港歌手推出国语专辑 , 也会在专辑的末尾 , 放上主打歌的粤语版本 。
有网友看完《声生不息》之后 , 会把讨论焦点放在内地艺人的粤语咬字上 。 在节目上演唱国语歌的歌手 , 更成了众矢之的 。 但其实 , “港乐”所包含的范畴 , 一直都是相当广阔的 。 从来没有人说过 , 一定要唱粤语歌 , 才算得上是“港乐” 。 不管你唱的是什么普通话还是粤语 , 只要能向听众传递出“港乐”的精神 , 那就可以被归入“港乐”的范畴 。
上世纪90年代 , 许茹芸、许美静、张信哲、苏慧伦这一批赴港发展的外地歌手 , 粤语大都不甚标准 , 但他们极具个人特色的粤语歌 , 却在“港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正如出现在首期《声生不息》的《倾城》) 。 至于邓紫棋、方大同等以国语作品为主的香港艺人 , 虽然也很少发表粤语歌 , 但他们创作的音乐 , 都自带“港乐”的精气神 。
什么|被《声生不息》捞回来的港乐,有什么不一样?
文章图片

魔动闪霸、马赛克乐队和林晓峰
像李玟、莫文蔚、王嘉尔这些生于香港、扬威海外的国际化艺人 , 很多路人粉都不太知道他们的“根” , 竟然是在中国香港 。 事实上 , 香港这个中西合璧的大城市 , 一直都是东西方文化交汇互融的核心所在 。 透过《声生不息》这个节目 , 大家才惊讶地发现:原来李玟早年也发过粤语专辑 , 她的母语广东话甚至还讲得那么好!
所以 , 《声生不息》的一公 , 并没有拘泥于歌曲只用粤语来唱 , 而是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歌曲本身对“港乐”精神的传递上 。 无论是《花火》的国语+粤语版 , 还是《来生缘》+《一起走过的日子》的双版本 , 都是“港乐”精神的一体两面 。
两个不同语言的版本 , 仿佛就如同一块镜子 , 照见了“港乐”的多元内蕴与丰富性 。
很多人都对杨千嬅+炎明熹《勇》的舞台津津乐道 。 一开始 , 困在忧伤情绪里的少女炎明熹 , 只能无助地伏在杨千嬅的腿上;但经过一首歌的彼此鼓励 , 炎明熹终于有勇气踏上眼前的独木桥 , “望着是万马千军都直冲” 。 身为前辈的杨千嬅 , 则站在一旁目送炎明熹勇敢向目标进发 , 这 , 又何尝不是《声生不息》这个节目“港乐传承”的最佳写照?
【什么|被《声生不息》捞回来的港乐,有什么不一样?】-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