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被《声生不息》捞回来的港乐,有什么不一样?

新音乐产业观察原创文章 ,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 | 王击凡
“港乐在我的少年时期扮演了一个心理辅导师的角色 , 它能疏解很多额外的情感 。 愉快是少年的本能 , 而敏感的少年也最懂得真正的愁滋味 。 ”李健在《声生不息》里说的一席话 , 道出了很多观众的心声 , 而
《声生不息》开播以来所引发的种种热议 , 也证明了“港乐”确实承载过一代代人的青春 。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 , “香港乐坛”的影响力曾无远弗届 , 到现在被中西流行音乐大融合所削弱 , 但“港乐”和“粤语歌”的传奇 , 却一直在坊间以不同的方式流传着 , 它可以是“热歌”里的一句歌词 , 也可以是视频里的回眸一瞥 , “港乐”始终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某个角落里存在着 , 声生不息 。
正因为如此 , 当“港乐”以综艺的方式回归大众视野 , 就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 但时间毕竟已经来到2022 ,
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 , 《声生不息》里再次唱响的“港乐” , 正在以一种新的方式 , 跟我们建立起新的联系 。
什么|被《声生不息》捞回来的港乐,有什么不一样?
文章图片

单依纯
“港乐”的少年气
《声生不息》一公的主题 , 是“愉快少年事” 。
如果把香港回归祖国之后的“港乐”比喻成一个人的话 , 那么ta今年已经是一名风华正茂的25岁年轻人了 。 《声生不息》这个节目 , 就相当于是把“港乐”的前世今生 , 全部都以某种方式聚合在同一个时空 , 然后再谱写出更扎实的人物小传 。 有了这一份记录时代故事的传记 , 新时代的“港乐” , 才能走得更远 。
在不同的年代 , “港乐”都会因应不一样的时代气候 , 衍生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 从上世纪中叶脱胎自旧上海的时代曲 , 到七八十年代接地气的草根广东歌 , 再到九十年代竞争空前激烈的粤语流行乐坛 , 还有进入21世纪后的新新人类……无论环境如何转变 , “港乐”始终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它的少年心气 , 这是最难得的 。
什么|被《声生不息》捞回来的港乐,有什么不一样?
文章图片

林子祥和曾比特
每一期的《声生不息》 , 都试图从不同的维度来解读“港乐” 。 一公的歌单里 , 有1957年葛兰的《我要你的爱》、1991年刘德华的《来生缘》、1993年Beyond的《情人》 , 还有2000年后陈奕迅的《单车》、梁咏琪的《花火》、杨千嬅的《勇》……
穿越长达数十年的时光隧道 , 《声生不息》所展现的 , 正是“港乐”的广度与深度 。
这些歌 , 可能是某一代人在少年时反复聆听的宝藏歌曲 。 它们各自都记录了一个无法再重来的黄金时代 , 所以 , 当它们集体出现在《声生不息》的舞台上 ,
观众就像是一口气读完了好几代人的听觉断代史 。
令人高兴的是 , 《声生不息》并没有把一公做成怀旧老歌的年代秀 , 而是选择以新时代的角度 , 赋予这些歌新的时代价值 。
我们深知 , 要想让“港乐”重现辉煌时期最生机勃勃的巅峰状态 , 就必须要用自由自在的少年心气 , 取代暮气沉沉的老气横秋 。 于是 , 在编曲跟制作上 , 《声生不息》团队也试图用更年轻化的方式 , 来表达、诠释出现在节目中的每一首歌 。 与其说这个节目在做“翻唱” , 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实现一趟别开生面的“二次创作” 。
什么|被《声生不息》捞回来的港乐,有什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