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与哈耶克主义 如何评价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成名于1929年美国大萧条之后 。当时,美国经济每况愈下 。对此,过往的经济学理论却都一筹莫展 。
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核心观点就是:需求不足,政府来买单 。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直接干预经济 。他的这个主张,不仅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还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宏观经济学 。
凯恩斯的药方一出,各国政府一下子豁然开朗:原来,所谓的经济调控,一个永久的秘密就是——面干了加水 , 水多了加面 。这里的“面”就是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这里的“水”就是指货币 。
中国曾经依靠凯恩斯主义,度过了前两次危机:一次是,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一次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 。
但,再好的灵丹妙药 , 一旦用多了,药效就会慢慢降低,凯恩斯的药方也不例外 。
就货币政策而言,过去十年的3次放水效果越来越差:
2008年第一轮宽松 , 两个季度见效,GDP从6.4%反弹到12.2%,反弹5.8个百分点 , 持续4个季度;
2011年第二轮宽松,5个季度见效,GDP从7.5%反弹到8.1%,反弹0.6个百分点 , 持续2个季度;
2014年上一轮宽松,8个季度才见效,GDP只从6.7%反弹到6.9% , 反弹0.2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 。
【凯恩斯主义与哈耶克主义 如何评价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边际效用也在递减:
1998年东南亚危机汇总,中国采取的财政政策刺激 , 使得GDP增速在2003-2007的五年间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而2008年的4万亿刺激,却只是使得2010年的GDP增速跳升至10.6%,随后就跌入了个位区间 。
如今 , 又过了10年 。继731会议提出“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后,各个地方政府纷纷发布雄心勃勃的基建计划,动辄就上万亿 , 加起来估计将近20万亿 。而央妈对于流动性的描述也由“合理稳定”变成了“合理充裕” 。
在凯恩斯主义风靡全球,并让战后的欧美经济持续繁荣了30年后,从 20世纪70年代开始 , 美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滞胀!所谓滞胀,就是指继续发行货币 , 物价不断上涨,而经济却不再上涨的现象 。
凯恩斯主义是最早的“需求管理经济学”体系 。
凯恩斯深刻体会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 社会产品需求、货币供需管理,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因而开创性的建立理论体系 。
凯恩斯首次将西方经济界的关注主题,转向需求管理 。其对国家宏观经历管理的历史贡献有目共睹 。西方经济波动幅度(主要体现在失业率大小幅度)大大降低是凯恩斯主义的贡献 。至于60-70年代的通胀,主要来自世界能源价格的扰动 。而西方主流经济学(货币主义、理想预期)试图论证凯恩斯主义的罪过 , 是找错了茬 。
凯恩斯主义还影响了社会科学的体系分类 。在凯恩斯主义诞生之后,货币金融学逐渐独立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 。当然发生到后来,在美国学界,这种独立、精研最终也变得有些“走火入魔” 。这就是关于衍生金融产品的研究,似乎显得越来越,为衍生而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