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读书|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本文图片

朱光潜《谈读书》
十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谈读书 , 这问题实在是谈不尽 , 而且这些年来我的见解也有些变迁 , 现在再就这问题谈一回 , 趁便把上次谈学问有未尽的话略加补充 。
学问不只是读书 , 而读书究竟是学问的一个重要途径 。 因为学问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全人类的事 , 每科学问到了现在的阶段 , 是全人类分途努力日积月累所得到的成就 , 而这成就还没有淹没 , 就全靠有书籍记载流传下来 。
书籍是过去人类的精神遗产的宝库 , 也可以说是人类文化学术前进轨迹上的记程碑 。 我们就现阶段的文化学术求前进 , 必定根据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做出发点 。 如果抹煞过去人类已得的成就 , 我们说不定要把出发点移回到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 , 纵然能前进 , 也还是开倒车落伍 。 读书是要清算过去人类成就的总账 , 把几千年的人类思想经验在短促的几十年内重温一遍 , 把过去无数亿万人辛苦获来的知识教训集中到读者一个人身上去受用 。 有了这种准备 , 一个人总能在学问途程上作万里长征 , 去发见新的世界 。
历史愈前进 , 人类的精神遗产愈丰富 , 书籍愈浩繁 , 而读书也就愈不易 。 书籍固然可贵 , 却也是一种累赘 , 可以变成研究学问的障碍 。
它至少有两大流弊 。
第一 , 书多易使读者不专精 。 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 , 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 , 书虽读得少 , 读一部却就是一部 , 口诵心惟 , 咀嚼得烂熟 , 透入身心 , 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 , 一生受用不荆现在书籍易得 , 一个青年学者就可夸口曾过目万卷 , 「过目」的虽多 , 「留心」的却少 , 譬如饮食 , 不消化的东西积得愈多 , 愈易酿成肠胃病 , 许多浮浅虚骄的习气都由耳食肤受所养成 。
其次 , 书多易使读者迷方向 。 任何一种学问的书籍现在都可装满一图书馆 , 其中真正绝对不可不读的基本著作往往不过数十部甚至于数部 。 许多初学者贪多而不务得 , 在无足轻重的书籍上浪费时间与精力 , 就不免把基本要籍耽搁了;比如学哲学者尽管看过无数种的哲学史和哲学概论 , 却没有看过一种柏拉图的《对话集》 , 学经济学者尽管读过无数种的教科书 , 却没有看过亚当斯密的《原富》 。 做学问如作战 , 须攻坚挫锐 , 占住要塞 。 目标太多了 , 掩埋了坚锐所在 , 只东打一拳 , 西路一脚 , 就成了「消耗战」 。
读书并不在多 , 最重要的是选得精 , 读得彻底 。 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 , 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 , 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 。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 如暴发户炫耀家私 , 以多为贵 。 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 , 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 读的书当分种类 , 一种是为获得现世界公民所必需的常识 , 一种是为做专门学问 。 为获常识起见 , 目前一般中学和大学初年级的课程 , 如果认真学习 , 也就很够用 。 所谓认真学习 , 熟读讲义课本并不济事 , 每科必须精选要籍三五种来仔细玩索一番 。 常识课程总共不过十数种 , 每种选读要籍三五种 , 总计应读的书也不过五十部左右 。 这不能算是过奢的要求 。 一般读书人所读过的书大半不止此数 , 他们不能得实益 , 是因为他们没有选择 , 而阅读时又只潦草滑过 。
常识不但是现世界公民所必需 , 就是专门学者也不能缺少它 。
近代科学分野严密 , 治一科学问者多固步自封 , 以专门为藉口 , 对其他相关学问毫不过问 。 这对于分工研究或许是必要 , 而对于淹通深造却是牺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