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出自哪里?原来都不是明朝人说的 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出自何处并没有定论,有人说是明朝产生的,也有人说是后人对明朝的总结之言,比如历史专家阎崇年著作中就提到过 , 总之没有个主流看法 , 但是纵观中国历史能真正跟这评价对的上的朝代也就明朝了 。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出自哪里?原来都不是明朝人说的 大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先来看前半句“天子守国门”,直接的意思就是把都城放在了离边境很近的地方;我们来看一下自秦而始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大混乱时期的王朝不做考量),秦朝的都城咸阳、西汉的长安、东汉的洛阳、隋唐依然是长安、南北宋的东京、临安(今开封杭州) , 基本都离疆域边界比较远 , 元朝还有清朝本来就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他们都将都城建在北京 , 但是他们自己都出自北方;历来北部边疆都是王朝的防御重点 , 汉朝的匈奴,隋唐的突厥,明朝的蒙古,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患,当这些大患入主中原或者进入帝国统治层北部边疆自然不再存在祸患,元清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明朝本来就是朱元璋赶走蒙古族建立的王朝,朱元璋虽然把蒙古赶到北方草原上去了,但是一直骚扰明境,所以防范蒙古就成了明朝的重要事情,所以朱元璋派了诸子去镇守北部诸如太原、大都等重要边镇,后面的历史也都很熟悉,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他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和加强北部边疆国防的需要,强行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大都(也就是北京),后来的明仁宗确有计划再把都城迁回南京 , 可是仁宗在位时间太短计划没有成行 。后来的皇帝也都没有动过迁都的念头了 , 这样明朝的都城就一直在北部边镇大都,在当时看阻挡蒙古的就一个长城,接着就是北京,可以说北京就是处于前线,天子守国门是符合明朝的;
至于后半句是“君王死社稷”,看一下中国大一统王朝的各位亡国之君的下场,西汉的孺子婴被王莽夺去皇位但没有被直接杀死;东汉亡国之君汉献帝刘协先被董卓控制,后被曹操“令诸侯” , 但汉献帝都没有丢掉性命 。隋朝亡国实际是杨广,死于部将之手,表面上之后还有杨浩、杨侑等人,这些都是傀儡,只是还打着隋朝的旗号 。唐朝的唐哀帝李柷被废唐亡后一年才被杀;南北宋的亡国之君说起来更是个笑话,徽钦二宗亡国了都不殉国 , 沦为阶下囚受尽虐待,被人羞辱;南宋恭帝赵显投降元军 。元朝的元顺帝直接跑回北方建立了北元;清朝的溥仪更是在清亡后三四十年还活着 。而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帝都城被攻破的时候就殉国了 。南宋恭帝投降元军后南宋残余势力继续抗元,才有了后来的崖山之战,陆秀夫背着八岁的赵昺跳了海,南宋实际上已经在恭帝投降的时候灭亡了,后来只是最后的反抗;同样秦朝亡于秦二世而不是子婴,隋朝亡于隋炀帝而不是杨侑等人,南宋亡于宋恭帝而不是赵昺,还有不得不说的明朝,我们今天会认为崇祯帝的死代表明朝正式亡国,而不是后来南明的永历帝被杀才意味着明朝亡国 。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从秦朝建立到清朝灭亡这段时间,基本跨越了很长的一段时期 , 朝代更迭了很多,在大一统王朝中,秦朝的秦二世,西汉的孺子婴,东汉的汉献帝刘协,隋朝的隋炀帝杨广,唐朝的唐哀帝李柷,北宋的徽钦二宗,南宋的恭帝 , 元朝的顺帝,明朝的崇祯帝,清朝的宣统帝,这几个朝代的亡国之君中 , 西汉孺子婴、东汉献帝刘协、唐哀帝李柷、北宋徽钦二宗、南宋恭帝、清废帝都没有在亡国时殉国,有的亡国二三十年还活着;秦朝的秦二世、隋朝的隋炀帝,这两位亡国之君可以说“君王死社稷”了,但这都是他们自己“作”的,还都是死于自己人 , 最终导致自己的王朝成为短命王朝,但是他们是不符合“天子守国门”这半句的,秦朝的都城咸阳 , 隋朝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