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石榴|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本文图片

▲石榴花:开哥随手拍
前天去江边 , 滨江步道旁一片石榴开得火红 。 今日立夏 , 就想到杨万里这首写在石榴迎夏的诗 。
从教节序暗相催 ,
历日尘生懒看来 。
却是石榴知立夏 ,
年年此日一花开 。
杨万里 , 就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那个杨万里 , 我们对他耳熟能详的一首诗 , 也是一首送别诗 。 西湖六月的一个早上 , 杨万里从净慈寺出来送别好友林子方 , 因此成就了这首写西湖最好的诗歌之一:
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句都是一样的明白晓畅 , 如话家常 , 却又意蕴无穷 , 越品越有味道 。 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 杨万里的诗歌被后人评为自成一体——诚斋体 。 诚斋 , 是杨万里的号 。
一个节气接着一个节气 , 不知不觉间春天就过去了 , 任凭日历上落满了灰尘 , 也懒得翻开看看这会儿到了什么节令 。 还好 , 石榴充当了迎夏的花 , 每当立夏 , 放眼望去一片石榴红 , 唯一的一种花 , 告诉你今天开始已经是初夏 。
古往今来 , 时间一直被感慨 , 春夏之交 , 石榴花开夏归来 。 杨万里既写了时间 , 又写了迎夏的石榴花 , 品读这些不加任何雕琢的句子 , 又感觉不到他遣词用笔的力量 , 恰似花开 , 没有人能够真切感受到花开的力量 , 却自然而然闻到了花香 。
好的诗歌 , 好的文字 , 都有相同的功效 。
北宋文坛大佬晏殊 , 也写过石榴花 , 读完晏殊的诗歌 , 你甚至可以说杨万里多多少少借鉴了晏殊的诗意 。
开从百花后 ,
占断群芳色 。
更作琴轸房 ,
轻盈琐窗侧 。
——《石榴》
春天到此终止 , 石榴花承前启后 , 妥妥的迎夏花 。
巧的是 , 晏殊也是江西人 , 杨万里的老乡 , 忍不住悄悄的问问 , 宋代江西的文坛大佬们都喜欢写石榴吗?
在北宋 , 写石榴的还有一位大宗师 , 他的诗句同样朴素自然简单直白 , 但却意外的蕴含着霸气 , 来看看:
风流意不尽 ,
独自送残芳 。
色作裙腰染 ,
名随酒盏狂 。
写这首《石榴》的人叫苏轼 。
一句“独自送残芳” , 把石榴花的霸气不显山不露水的表达出来了 , 让你读着读着就似乎闻到了石榴花淡淡的若有若无的花香 , 甚至让你似乎看到了满树微微开裂的石榴压弯了枝头 。
送走春天以及春天的花朵 , 以火红的姿态迎来夏天 , 这就是独一无二的石榴花 。
同为南宋四大家的陆游 , 在初见石榴花的时候 , 也忍不住如此感慨:
吴中四月尚馀寒 ,
细雨霏霏怯倚阑 。
老子真成兴不浅 ,
榴花折得一枝看 。
——《初见石榴花》
也是石榴花 , 也是一枝独秀 。
在写完上一首关于立夏和石榴花的诗歌三年之后 , 杨万里久病小愈 , 在这一年的雨中端午写了一组诗歌 , 其中的第三首又一次写到了石榴花 。
春去无花可得攀 ,
石榴不艳却明鲜 。
昨朝花发今朝落 ,
留得梢头一蒂看 。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 其三 》
在这一首里 , 诗人确确实实已经看到了石榴 , 留得梢头一蒂看 , 等到秋天 , 石榴成熟 , 满树沉甸甸的果子 。 想必那个时候 , 诗人也早就疾销病散意气风发了吧 。
立夏 , 致电家里 , 大妹说田里的苗儿都出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