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赏乾坤 丨银行博物馆“精品掌上看”之珍稀金属铸币(上)( 三 )


该柄清代开炉钱树为宝剑形 , 剑柄和剑镡装饰有如意云纹 , 剑身共连结有21枚钱币 , 光绪年间铸造 。 钱树的头枚钱币钱文为“光绪通宝” , 下方20枚钱币一面铸有“皇恩浩荡”、“帝德无疆”等吉祥语 , 另一面以中国各省份地名为钱文 。 这些钱币即是“压胜钱” , 非流通货币 , 用于赠赏、纪念等 , 寓意发财 , 镇宅消灾 。 清代完整的开炉钱树非常少见 。
08
唐、宋、元、明五十两银锭
|云赏乾坤 丨银行博物馆“精品掌上看”之珍稀金属铸币(上)
本文图片

我国使用银铸的货币历史可追溯至春秋中叶 。 隋唐时期块状银两被称为“银饼”或“银铤” 。 宋、金两代 , 人们仍称白银货币为银铤 , 在政府的财政收支中使用得更加频繁 , 在民间生活、经商中的使用也更加普及 。 元代时 , 银铤改称为银锭 , 成为当时和后来白银货币的代名词 。 元代铸造的五十两银锭 , 背面凿“元宝”二字 , 由此银锭又有了“元宝”的称谓 。 明代初期 , 出于推行纸币制度的需要 , 政府对民间白银的使用屡行禁令;另一方面 , 朝廷又大量使用白银 。 至明末清初 , 白银一直伴随着铜质货币在流通使用 。 许多银锭上刻有铭文 , 主要记载银锭铸造的时间、地点、用途、重量、工匠名 , 以及监销、检验、解运的官员职务和姓名等 。
唐、宋、元、明朝的五十两银锭如今均难得一见 , 非常珍贵 。
09
经正记上海银饼壹两
|云赏乾坤 丨银行博物馆“精品掌上看”之珍稀金属铸币(上)
本文图片

清咸丰六年(1856年) , 上海道为补充流通中的银元不足 , 指定王永盛、郁森盛、经正记三家沙船商负责自铸银币 , 俗称“上海银饼” 。 银币分漕平壹两和伍钱两种 , 正反两面均为文字 。 这枚经正记壹两银币 , 正面文字为“咸丰六年上海县号商经正记足纹银饼” , 背面文字为“朱源裕监倾漕平实重壹两银匠丰年造” 。 由于这种银币制作简陋 , 发行不久因市面即出现伪造品 , 影响信用而停铸 。 上海咸丰银饼是既有实物传世 , 又有史料记载 , 并经地方政府批准的中国最早以“两”为单位的银币 。 因为它完全是中国风格 , 其文字秀劲、挺拔 , 加之铸期短、数量少 , 故成为钱币收藏家苦苦追觅的精品之一 。
10
云南月份牌坊锭一套
|云赏乾坤 丨银行博物馆“精品掌上看”之珍稀金属铸币(上)
本文图片

牌坊锭因状似牌坊建筑而得名 , 重量约180克 , 含银平均在96%左右 。 它又因受到公估制度的监督 , 也称“公估银” 。 牌坊的造型由之前在云南流行已久的三槽方锭演变而来 , 但与三槽方锭相比 , 牌坊锭的表现形式更加夸张 , 戳印深浅差距拉大 , 外缘弧度明显 。 牌坊锭的正面加盖有三个相同戳印 。 介于三个戳印之间有两条较宽的凸棱 , 通常也加盖一到两个戳印 , 戳印种类颇多 , 有“公议”、“公估”、“公议公估”及“官公估”不等 。
该组颇为有趣的记月牌坊锭 , 是各色的牌坊锭中相当重要的一支 。 记月牌坊锭在锭面上分别加盖正月纹银、二月纹银、三月纹银直至冬月纹银、腊月纹银 , 涵盖整个周年 , 因此称为记月牌坊锭 。
记月牌坊锭的主要特征在于“某月纹银”的标识 , 显示其所代表的支付手段是按月份作为基准的 。 经考证 , 记月牌坊锭主要起到汇票贴现的作用 。 由于汇票原载平色标准往往与云南通用的牌坊锭不同 , 因此当票号按汇票付款期限交付票银予兼销铺后 , 兼销铺需根据汇票指定的成色铸造牌坊锭 , 之后交付客户 。 尽管兼销铺与客户之间往往有顺延付款日期的约定 , 造成兼销铺的实际付款日期与汇票到期日期不同 , 但是票号为了表明已按汇票日期付款的事实 , 仍要求兼销铺加盖汇票付款月份 。 这应是牌坊锭锭面记月的由来 ,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记月牌坊锭与其它牌坊锭长期保持独立、平行的发展的原因 。 至民国初年 , 盛极一时的云南牌坊锭渐渐销声匿迹 。 如今 , 能收齐整个周年的记月牌坊锭实属不易 , 因此格外珍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