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谢辰生:一生只为一事来

|逝者|谢辰生:一生只为一事来
本文图片

【|逝者|谢辰生:一生只为一事来】2022年5月6日 , 家人、学生、挚友和谢辰生做最后的道别 。 我本想去送最后一程 , 却因为疫情原因被家人婉言谢绝 。 5月2日上午9时许 , 我突然接到谢老学生发来的消息:谢辰生谢老 , 今早走了 , 享年100岁 。 谢老一生为文物 , 一世文博情 , 至此 , 世间再无谢辰生 。
|逝者|谢辰生:一生只为一事来
本文图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 谢辰生这个名字可能有点陌生 。 但是在中国文保界 , 说是如雷贯耳 , 绝不过分 。
|逝者|谢辰生:一生只为一事来
本文图片

谢辰生是谁?他是中国首部文物保护法起草人;他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他推动设立“文化遗产日” , 终身为文物保护奔走呼号;他是新中国文物事业唯一的全程见证者和重要参与者 , 他是国家文物局的元老耆宿 。 然而 , 这寥寥几字远远不能概括谢老的一生所为 , 这位曾奋力喊出“我愿以身殉城”的老人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有关谢老的书籍和报道有很多 , 然而当我亲眼看到谢老后 , 那一幕便覆盖了之前所有的印象 , 深深地印在我脑海 。
|逝者|谢辰生:一生只为一事来
本文图片

我第一次 , 也是唯一一次拜访谢老是在2021年11月初 。 那时谢老99岁已过 , 还有几个月就100岁了 。 采访前我特意买来由谢老口述集结成册的书《谢辰生口述》了解谢老的经历 , 虽然每次都会做采访前的准备 , 但这一次我做的更用心 。 不仅仅是因为谢老的名望和地位 ,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当时谢老思维依然很清晰 , 但语言功能不是很好 , 基本不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 , 只能三五个字断断续续地说 。 我必须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 , 才有可能让对话顺利进行 。 同时 , 我还找来了曾经常年跟在谢老身旁 , 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充当他助手的修淑清老师协助拍摄 , 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对谢老的打扰 , 另外也能从侧面更多地了解谢老 。 后来证明 , 这个安排是对的 。 在修老师的辅助下 , 采访顺利完成 。 几个小时的相处 , 几处细微的小细节 , 勾勒出谢老的几个侧影 。
|逝者|谢辰生:一生只为一事来
本文图片

早晨九点多 , 我们来到谢老家时 , 房门半开着 , 谢老在床上躺着休息 。 得知我们到了 , 在家人的帮助下 , 谢老被搀扶到轮椅上 , 缓缓地推到客厅 。 头发花白 , 高鼻梁 , 眼睛不大却深邃 , 清瘦的脸上沟壑纵横 , 与之前看到的照片相差无几 , 只是衰老了许多 , 鼻子上多了根导管 。 我热情恭敬地上前打招呼 , 谢老微笑点头 , 嘴里含混地说着什么 , 算是采访的开场了 。
|逝者|谢辰生:一生只为一事来
本文图片

谢老的听力是很好的 , 所以每次提问 , 他都能听明白我的话 , 可由于表达受限 , 原本长长一段话 , 被谢老浓缩成三五个字就回答完了 。 当年那些轰轰烈烈 , 如今都变成了只言片语 , 深深地融进了这位老人的生命里 。 一个“难”字 , 包含了多少努力和心血 , 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 。
|逝者|谢辰生:一生只为一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