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给亡妻的词 苏轼为谁写下江城子

这个问题还是蛮笼统的,但是我还是想借此机会回顾一下大文豪苏轼的文采和思想 。

  • 一、“江城子”是词牌名 。
“江城子”是一个词牌名,并非具体的哪一首词 。而苏轼以“江城子”为词牌名的诗有很多首,不知道提问的网友到底想鉴赏哪一首诗词 。
词牌名就相对于歌曲的曲谱,曲谱规定了一首歌的旋律,那么无论怎么填词、翻唱,这首歌的曲调是不变的 。
词牌呢?它规定了词的格式 。比如我们发现词牌名都为《如梦令》的词大致格式是相同的 。例如李清照有两首《如梦令》 。
其一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其二为“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它们的填词格式是一样的,所以我们读起来发现,停顿感是一样的 。
  • 二、苏轼最有名的两首“江城子”

苏轼有两首“江城子”最为有名,都曾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出现过 , 且是“全文背诵”的那种,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 。
苏轼写给亡妻的词 苏轼为谁写下江城子

文章插图
1.《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写给亡妻的词 苏轼为谁写下江城子】原文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 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 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 , 西北望,射天狼 。
这首词作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 。早在熙宁四年的时候,王安石变法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苏轼因为反对变法不成功而自请到外地做官,朝廷就派他到杭州去 , 杭州任满后又调到了密州 。后来,密州发生了旱情 , 苏轼就去常山祈雨,回来的时候就和同事一起去打了个猎 。
词的上阙是对出猎场面的描写 。虽然我们不知道当年那场狩猎到底有多少人 , 但在苏轼的词中,这是一场浩浩荡荡,人数众多的出猎行动 。苏轼的个人形象也从中透露出来 。苏轼自称老夫,其实那年他不过三十八九岁,人当壮年,被这番激烈的场景触发,胸中涌起一股豪情,还以孙权自喻 , 体现自己的志向 。
苏轼写给亡妻的词 苏轼为谁写下江城子

文章插图
下阙则是酣畅淋漓的抒情,抒发自己壮志未酬和心怀家国的热情 。作者的此番情怀主要是通过一个典故来体现的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出汉代 。汉文帝时期的魏尚原为云中太守,抗击匈奴有功,却因上报的杀敌人数与实际不符(虚报六个)而被削职 。冯唐为其说辩说,汉文帝也感觉处罚过重,就派冯唐带着信物去云中赦免魏尚 。苏轼以魏尚自比,一是因为他感觉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发挥,心有遗憾;二是因为他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 心存期待 。
整首词豪放大气,情感充沛,在宋词中具有开拓性意义 。为什么这样说?先看苏轼的自我评价,“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呵呵(注意:“呵呵”早在古人的通信中使用了) , 数日前 , 猎于郊外 , 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拊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词多用来描写细腻婉约的情感,大多像柳永那种,而苏轼的这首词开了豪放风格的先河 , 拓宽了词的题材和表现范围,追溯豪放词的渊源,这首词是绕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