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祝君波谈收藏:追忆拍卖师戴小京

老物件|祝君波谈收藏:追忆拍卖师戴小京

文章图片

【老物件|祝君波谈收藏:追忆拍卖师戴小京】老物件|祝君波谈收藏:追忆拍卖师戴小京

文章图片

老物件|祝君波谈收藏:追忆拍卖师戴小京


戴小京先生是我在书画社(朵云轩)时的老同事 , 1991年以后 , 他当总编辑助理 , 有很长一段时间 , 我们在一个办公室工作 。 那时条件艰苦 , 社长室五人就在一个大办公室 , 几乎天天见面 。
记得在他病逝前一个月 , 他还来我工作室见面 , 知道他有病 , 但不曾料到说走就走了 。
其实历史上的朵云轩员工 , 大多是公私合营时过来的私企职员 , 还有木版水印的艺人 , 以及我们一大帮7字头的青年学徒 , 真正的大学生十分稀少 。 80年代初首批大学生分配过来 , 队伍结构才发生变化 。 来的有戴小京、卢辅圣、沈培方、华逸龙以及张雄、孙扬等 , 高学历的人才多起来 。 戴小京是其中比较出挑的一位 。
他毕业于中山大学 , 当时已分到上海司法界 , 实在是喜欢文史和书法 , 才很快转到我们单位的 。
我那时不在编辑部门 , 只知道他负责《书法研究》的编辑 。 这本杂志由老编辑吴惠霖提议创办 , 因为《书法》创办以后 , 树起了一面旗帜 , 来稿很多 , 很多长文章也无法发表 , 极需一本高层次的理论性杂志 。 戴小京后来担任杂志主编 , 负责日常工作 ,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为全国书法理论的发表提供了一个平台 。
我与他交往比较多是后来与他一起创办拍卖行 , 请他做拍卖师 。 1992年南方谈话以后 , 我们于当年四月去香港与永成合作举办拍卖会 , 八月份成立了朵云轩拍卖行 , 并于次年六月举办首场拍卖会 。 当时曾有程多多先生介绍香港佳士德袁小姐认识 , 首场拍卖与他们合作 。 为此黄君实先生和袁小姐曾来上海审看我们的拍品 , 佳士得也希望派他们的拍卖师过来主槌 。 后来我们认为朵云轩作为一个老字号 , 应该有自己的拍卖师 , 又属下有200多员工 , 总可以选出一位加以培养 。 我对戴小京比较熟悉 , 他出生在北京 , 普通话很标准很流畅 , 平时在单位讲话绘声绘色 , 神采飞扬 , 周边总围着一些听众;二是懂书画 , 是专家 , 不至于把拍品念错 , 这也很重要;三是人长得高大挺拔 , 玉树临风 , 有拍卖师的气质 。 最后 , 很重要的一点 , 他胆大心细 , 不怯场 。 其实 , 像他这样全面的人 , 是比较难找的 。
大约是在93年的三、四月间 , 香港佳士得、苏富比拍卖时 , 我让朵云轩拍卖行副总经理曹晓堤陪他去香港出差 , 观摩拍卖、学习担任拍卖师的知识和要求 。 据我所知 , 这次考察时间虽短 , 但是十分必要和有效 。 他仔细观看了国际拍卖师的现场操作 , 又请教了张宗宪、陈德曦、黄应豪等业界前辈 , 解决了一个个细节问题 , 整理出了朵云轩拍卖的“叫口”即加价办法 。 回来以后 , 与我们多次讨论 , 确定了下来 。 后来这也成为国内很多拍卖师的操作规范 。
记得为了让他得到操练机会 , 我们于拍卖前在朵云轩底楼营业厅举办过一次模拟拍卖会 。 下班以后把柜台搬到两边 , 让员工当买家现场举牌 , 让戴先生主槌拍卖 。 这以后就正式到希尔顿登场拍卖了 。 拍卖前我问戴先生 , 你有什么要求?他说你给我买一两铁皮枫斗 , 我也不懂啥东西 , 就让后勤部门买了 , 当时才十几元钱 , 就泡了茶让他喝 。 说起来当时创业十分艰苦 , 员工收入也很低 , 拍卖师上场没有佣金 , 甚至也没有给他做套象样的西服(直到第三年才在香港为他定做了一套) 。 但他与我们一样 , 热爱这项工作 , 为文化体制改革甘做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