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艺术|躺着玩手机何以成为行为艺术?庞宽14天无间断直播的无力与陈旧

采访人员 | 尹清露
编辑 | 黄月
1
近期 , 新裤子乐队成员庞宽与星空间画廊合作的14天无间断直播活动引发了大量关注 。 从4月23日起 , 他开始直播自己为期两周的行为艺术《拜拜迪斯科》 , 他准备了一箱水、一箱饭、一箱酒、一箱零食和一箱衣服 , 在一个2.5X2.5米的台子上吃喝拉撒 。
对于这一行为艺术展的评价目前褒贬不一 。 一些人对此嗤之以鼻 , 艺术家孙策在评论文章《你好 , 请收回表演式共情》中指出 , 这一举动并没有引发现实性思考 , 反而是在用虚假的仪式感掩盖真正的思考;在公众号“Hi艺术”对业界人士的访谈中 , 艺术家Ash Zing疑惑于是否现在有钱有流量就可以做个展 , 以及这种过时的行为为什么还要翻来覆去地做 。 也有人觉得这样的评价有失公允 , 如策展人任柏玉就发文《庞宽、苦难和艺术中的伦理道德》 , 认为现在为作品的影响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 并指出庞宽的行为虽然略显潦草 , 但是确实在情感上陪伴和抚慰了一部分人 , 这使它拥有了鲜活、生动的精神性力量 。
行为艺术|躺着玩手机何以成为行为艺术?庞宽14天无间断直播的无力与陈旧
本文图片

庞宽行为艺术直播截图
5月1日 , 当直播还在继续 , 一名上海女性在电话亭住了一个月的新闻传出 ,部分网友指出“这比庞宽的行为艺术要真实得多” 。 截止到5月3日 , 庞宽在微博里更新了状态 , 表示“水饭消耗过半 , 脱发比较严重” , 但在此以外 , 除了几名偶然闯入的观众 , 画廊里几乎没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 。 比起庞宽无限趋于平静的画廊日常 , 这次事件引发的争议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这到底只是一场糟糕的作秀 , 还是一件合格的作品?如何界定行为艺术从来就是一个难题 , 但是从争议声以及过往的类似作品出发 ,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理清思路 。
“饥饿艺术家”不饥饿:庞宽的行为艺术作品成立吗?
行为艺术在中国起步较晚 , 在85新潮美术运动中才形成了第一批国内行为艺术家 , 这种具有强烈激进性的艺术形式正适用于85斗士们颠覆“架上绘画革命”的需要 。 比如在1986年 , 还是美院学生的丁乙、张国梁和秦一峰在上海街头将自己的身体用黄布缠了起来 , 这一新奇的艺术行为引发市民震惊;同年 , 黄永砯等人举办了名为“厦门达达”的展览 , 各种绘画和装置作品在展出之后统统被付之一炬 , 以此展现了艺术家超越现有艺术形式的决心;1988年 , 湖北艺术家魏光庆在武汉的铁路上展示了作品《关于“一”的自杀计划模拟体验》 , 他全身包裹着白布横卧在铁路中间 , 也引来大量路人围观 。
90年代行为艺术在国内逐渐发展成熟 , 并于千禧年间迎来重要节点 , 出现了大量具有自虐、自残倾向的作品 , 且暴力化的程度不断升级 。 1994年 , 艺术家张洹将蜂蜜涂满全身 , 在北京东村一个公厕里静坐两个小时 , 引至苍蝇粘满身体;在2000年的“对伤害迷恋”展览上 , 朱昱在北京某医院从下腹部取了一块皮肤 , 并将其缝合在一块猪肉上;同年 , 艺术家杨志超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 , 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 , 让医生在他的肩上“种”了两棵草 。
虽然上述作品中的一些做法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够“前卫” ,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却是石破天惊的存在 。 面对这样的行为艺术作品 , 许多普通观众发出了“这也能算艺术吗”的质疑 , 身体伤害类作品更常常被批评为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哗众取宠 。 值得注意的是 , 同样是遭到批评 , 对庞宽这件行为艺术作品的批评却与上述恰好相反——评论者普遍认为这件作品无力而虚弱 , 庞宽在画廊的生活相对安全舒适 , 既没有风餐露宿 , 也没有承担太多风险或痛苦 , 并不具有行为艺术应有的批判力度 。 作为对照 , 其他一些以身体为媒介、承受了肉体痛苦的行为艺术被频频提及 , 比如公众号“反抄袭的艺术”就列举了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何云昌的禁食行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