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半月谈评论员 王井怀?刘惟真
半月谈采访人员在某市书店童书区走访发现,一本《孝经》(并非儒家经典古籍《孝经》)被摆在8到12岁儿童推荐读物书架的明显位置上 。 翻开书本,“郭巨埋儿”的故事赫然在列 。 鲁迅先生早在1926年批评过的故事,仍堂而皇之地出现在2022年的童书里,堪称“带毒童书” 。
“郭巨埋儿”出自元代人编写的《二十四孝》 。 故事称,一名叫郭巨的人家贫,无粮奉养母亲,便要活埋自己的孩子,以防其“分母之食” 。 鲁迅先生在1926年发表的《二十四孝图》中直言对这则故事的“反感”,并吐露自己的“童年阴影”——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把孩子当成随意处置的私产,对鲜活生命毫不尊重,这样的做法并不是真“孝” , 也与现代精神格格不入 。 然而,类似“封建余孽”的思维并没有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消失,仍须对宣传此类糟粕行为保持警惕 。
糟粕仍在“上架”,背后利益作祟是重要诱因 。 近年来,一些封建糟粕“借尸还魂”,公然出现在童书里、儿童兴趣班中 。 某些机构把“愚忠愚孝”包装成“国学”,骗得不少家长心甘情愿掏钱 。 业内人士直言,童书出版几乎无门槛,“拿来主义”最省事,编编传统故事、配上拼音,就成了少儿“新读物” 。
同时,综观当下童书市场 , 题材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 。 不少少儿畅销书是从国外引进的翻译本,而取材于我国文化背景、契合时代精神又符合儿童阅读兴趣的童书偏少 。 是缺少这样的故事吗?不是!悠悠五千年文明史,涌现出众多中华好少年、好儿童 , 流传着无数生动感人的修身故事、励志传奇 。 优选其中适合孩子兴趣的写入儿童读物,岂不是一件好事?
童书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也是父母培养孩子的一把“标尺” 。 在倡导全民阅读的时代 , 要坚决把“封建糟粕”彻底赶出童书市场,让真正健康有益的书香陪伴金色童年 。
来源:《半月谈内部版》2022年第5期
编辑:李建发
责编:郭艳慧
【|把“郭巨埋儿”式的糟粕童书埋了】校对:黄琛茜(实习生)
-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招“聘用制”工作人员,年薪10W起步,毕业生别错过
- |“死鱼正口,收竿就走”有没有科学依据?
- 和田玉籽料|和田玉籽料“童子戏鹅”山子摆件
- 高校|科睿职业:新职业在“互联网+”下开拓新机遇
- 露营|抖音上的“科学钓鱼”,真的科学吗?
- |自费打印“诗意的两米线”!高中男生获赞
- |“女教师”如何穿?这27种搭配值得借鉴,一副温柔气质的时尚风格
- hr|“对不起,我们不招二本生”,HR这番话让基数最大的打工人去哪?
- 青年艺术|上海青年艺术家受邀对博物馆国宝“重新想象”
- 李小雄|李小雄:从“承”到“传”的华丽转身(附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