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生孩子相当于鬼门关走一遭 古代女人生孩子顺产

古代孕妇分娩姿势多样 , 最常用的不是卧姿 , 而是立姿或坐姿 , 术语叫”竖式分娩“ 。剖腹产最早见于三国魏晋时期,非常规手段,很少使用 。

女人生孩子相当于鬼门关走一遭 古代女人生孩子顺产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孕妇生孩子本身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难产,一旦难产,产妇和婴儿都会陷入危险,因此分娩姿势是否合理的对分娩是否顺利有着很大影响 。

影视剧中的产妇都采取仰卧在床的姿势生孩子 , 但这种与现代大致相同的卧式分娩不太符合史实,因为古人更流行立式或坐式生孩子,术语叫”竖式分娩“ 。隋代巢元方等人撰写的《诸病源候论·妇人将产病诸候》记载:
妇人产,有坐有卧,若坐产者,须正坐,傍人扶抱肋腰 , 持捉之勿使倾斜,使儿得顺其理 。

女人生孩子相当于鬼门关走一遭 古代女人生孩子顺产

文章插图
可见,古代分娩有多种方式,但更推崇的是“竖式分娩”,即产道与地面垂直,婴儿竖向分娩而出的姿势,站立式、坐式、蹲式、跪式等体位,都属于竖式分娩 。在古代,当遇到产妇卧式分娩困难,或胎儿体位不正难产时,坐姿或立姿更是应急生产的第一选择 , 如唐代王燕《外台秘要·产乳序论》引《峦公调气方》记载:
其一妹二女,并皆产死,有儿妇临月,情用忧虑,入山寻余,请觅滑胎方……余便教屏除床案,遍一房地,布草三四处,悬绳系木作衡,度高下 , 令得蹲当腋,得凭当衡,下敷慢毡,恐儿落草误伤之……至五更将末,便自产,闻儿啼声,始听人入 , 产者自若 , 安稳不异 。
这段话是说 , 有一个人的妹妹和两个女儿都因为难产而死,儿媳妇临产时,她很担心,便请教山里一位“妇产科专家”的意见,专家让她布置一间产房,让儿媳分娩时采用“坐姿”,胳膊架在悬挂起来的横木上,最后竟然自己一个人顺利把孩子生了下来 。
女人生孩子相当于鬼门关走一遭 古代女人生孩子顺产

文章插图
再比如宋代医学家杨康侯在《十产论》中记载:
“儿将欲生,其母疲倦,久坐椅褥,抵其生路,须用手巾一条 , 拴系高处,令母用手攀之,轻轻屈足作坐状,产户舒张,儿即生下” 。
许多人可能不理解,宫缩强烈时 , 躺着都很痛,哪有力气站着生呢?其实,因为重力作用,坐着或者站着分娩,宫口开得更快 , 更有利于生产,产程更短,而且胎儿对产妇腰背部神经的压迫减?。硖逵氩雷匀黄鹾? ,疼痛反而会减轻 。
遗憾的是,这种最顺应自然规律的生产方式,在倡导自然分娩的现代社会却已经近乎绝迹,某医院曾有一例竖式分娩的案例,竟然是数十年内全省第一例 。
女人生孩子相当于鬼门关走一遭 古代女人生孩子顺产

文章插图
古代也有“剖腹产”,但很少使用古代最早的“剖腹产”记载,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
“吴回生陆终 。陆终生子六人 , 坼剖而产焉 。”
当然,这条记载的真实性一向受到质疑,因为吴回和陆终都是远古时被神话的人物,但另一个案例却是真实无误的,南朝刘宋史学家裴骃《史记集解》明确记载:
近魏黄初五年,汝南屈雍妻王氏生男儿,从右胳下水腹上出 。而平和自若,数月创合,母子无恙,斯盖近事之信也 。
很明显 , 王氏生产就是采取的剖腹产,婴儿从腹部而出,创口数月才愈合,母子无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