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石破天谈紫砂:再聊聊紫砂壶泥料的真真假假( 二 )


今天市场上大部分紫砂壶所用之料 , 或多或少已经添加了这样、那样的金属氧化物!为什么市场上的蔬菜、水果都是用农药化肥的好卖?不用味精的饭店恐怕要关门!那是因为人性有弱点 , 思维有误区 , 而谎言有时却偏偏是最廉价、最有效的安慰剂 。
第二.在紫砂陶土中确有一些化学性质活泼的无机色素不能使用 , 如氧化铜 , 氧化铅等 。 原因是这些氧化金属性质“软” , 在水中就很容易析出游离离子 , 更何况茶水中有许多酸碱物质呢?事实是市场上可能会有添加了那些活泼氧化物的泥料所制作的茶壶 , 但毕竟还是少数 。 而那些“看壶” , 为了某种色调效果 , 虽然添加了不能使用的东西 , 但基本上没有人用来泡茶 , 也就大可不必太计较了 。 第三.为了追求色泽效果 , 在泥料里所添加一些必要的、性质稳定的氧化色素以后 , 一定要将所制茶壶的结晶度烧足、烧透 , 否则 , 制取色素过程中所残留的一些没有完全反应的金属离子 , 还是有可能在沸水泡茶的那些含有柔酸和某些生物碱的茶水结合而被喝进人体 , 这无疑是对人体有害的 。
问题是某些需要色彩表现的茶壶 , 往往是不允许烧足温度 , 否则就颜色不保 。 因此 , 只要不去挑选花花绿绿或半生不熟的茶壶使用 , 也就不需要去考虑和担心紫砂茶壶有没有毒害这样的问题 。
另外 , 在配制泥料时所加入的碳酸钡(除霉剂) , 虽然是微量 , 要是没有足够的温度烧结 , 万一在茶水作用下产生游离钡所导致的结果到是比较严重的 。 因此 , 壶体的烧结程度最最关键 。
而事实上 , 吃足窑火的紫砂茶壶才能算好壶 , 尽管烧透会出现一些铁质疵点 , 这却是天然好矿源所难免的 , 而烧足的壶使用以后产生的效果也会显得特别美好 。 清代的大亨壶真正是好!他的壶方方面面都十分讲究 , 火候也烧得很透 , 且大部分都有点“过火” , 而这又偏偏是大亨壶的一大特点!应该不会是没有道理的……
再来说说紫砂泥的几种常规组成及矿料品种名称:按传统要求配制的几种泥料分别是:紫泥、红泥、缎泥、墨绿泥和黑泥等等 , 亦即所谓的五色土 。 最早、最正宗的这些矿藏都是来源于本山(丁山本地的黄龙山)底下的夹层中间 , 以多夹层块状形式存在 。
黄龙山是一座不大的黄石山 , 因开采建筑用矿石 , 现在已经把黄石开光而没有了山坡(西邻的青龙山也因开采青石而早已炸平) 。 蕴藏在黄龙山底下的紫砂泥矿藏较深 , 开采时多半需要打坑道建深井 , 然后一层一层往下挖 。 四号井的开采情况是从上往下依次为假土(杂乱的废料)→夹泥(紫褐色较硬较杂的矿块)→紫泥(较纯净紫红色 , 规定用来配紫砂泥的部分)→绿泥(即所谓的本山绿泥)或乌泥(质地最硬的乌黑色泥块) , 但有些地段的分层并不太清晰太有秩序 , 这就导致各个时期的泥质会有些不同 。 这些泥在采挖时 , 全部是用铁轨小车用电机拉出井口进行选拣分堆 , 各种块泥的颜色、质地和性状并不完全一样 , 去向和用途也各不一致 。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 , 宜兴陶瓷公司总共有二十多个隶属厂家 。 开采丁蜀镇附近所有陶瓷矿料的工作 , 都是由公司下属的原料总厂负责进行 , 然后再根据各厂的生产需要而给予配送 。 而原料总厂所产泥土的90%以上是供应给紫砂厂以外的单位 。 除从黄龙山矿出产的大部分紫泥和绿泥 , 以及他处三四种配红泥的料是送给紫砂厂的以外 , 其他的所有矿料则全部是供应给陶瓷公司的二十来个制陶厂家 , 这些单位的需求量 , 每一家都是紫砂厂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 所以夹泥是制作大量粗陶的主要材质 。 当初根本不用它来做茶壶 , 最多也只是做花盆而已 , (至于后来紫砂市场火暴 , 原材料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 把本来不是做壶的料也拿来配成壶料使用 , 那也是出于无奈) 。 当然 , 夹泥并不是不能做茶壶 , 它只是比紫泥硬杂一点 , 颜色深一点 , 晶相质少一点而已 , 紫泥一旦紧张了 , 它就必然成为了紫砂产品的主要原料 。 现在许多书里说的“甲泥”实际是把“夹”泥误写、误传、误抄的结果 , 丁蜀镇附近的矿土似乎不应该有甲乙丙丁之分 , 尽管有些想象丰富的文人把它说成是因其“身如铁甲”而释之 , 但要说颜色和硬度 , 乌泥倒更像“铁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