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蓝字抢购书画优盘
本文图片
在山水画创作中 , 对山川景色进行艺术处理 , 用移花接木之手法 , 以构建艺术殿堂 , 是画家微妙而艰巨的工作 , 也是灵魂工程师施展才华的关键性步骤 。 关于这一法 , 石涛在《画语录》中专辟《蹊径章第十一》 。 所谓“蹊径” , 就是画家开拓山水画意境的窍门 , 也叫门径、门道 。 他认为 , 画家开拓山水画意境 , 有六个窍门 。 他说:写山有蹊径六则:对景不对山 , 对山不对景 , 倒景、借景、截断、险峻 。
本文图片
1.对景不对山之蹊径 , 即“山之古貌如冬 , 景界如春 , 此对景不对山也” 。 意思说 , 山像冬季一般古朴 , 画的时候却配绿色树木以春天的景色 。 这是对景不对山的作画窍门 , 是移花接木的手法 , 以突出树木的春意 。
本文图片
2.对山不对景之蹊径 , 即“树木古朴如冬 , 其山如春 , 此对山不对景也” 。 即是说 , 树木古朴 , 树枝无叶 , 像冬季一样 , 但画的山却要成春天一样的绿山 。 这是对山不对景的作画窍门 , 也是移花接木的手法 , 以突出山的春意 。
本文图片
3.倒景之蹊径 , 即“如树木正 , 山石倒;山石正 , 树木倒 , 皆倒景也 。 ”此“倒”与“正” , “正”与“倒” , 是正反两方面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 。 画树木正 , 山石倒 , 这树木是主体 , 山石是反衬 , 树木成了山石精神的显现 , 山石则是树木性格的写照 。 也就是说 , 树木本无性格 , 然而写山石之嶙峋相配 , 却能展现树木坚韧顽强的个性 。 而画山石正 , 树木倒 , 这山石是主体 , 树木是反衬 , 山石成了树木精神的显现 , 树木则是山石性格的写照 。 也就是说 , 山石本无生命 , 然而写树木之华滋相配 , 却能显现山石之生趣 。 这一“正”一“倒” , 或一“倒”一“正” , 使描绘的物象主次分明 。 画面要有静有动 , 有正有倒 , 但画的物象不能全部“正” , 也不能全部“倒” , 要正反相生 , 阴阳相生 , 才能使画面不呆板 , 有活力 , 有朝气 。
本文图片
4.借景之蹊径 , 即“突出杳冥 , 无物生态借以疏柳嫩竹 , 桥梁草阁 , 此借景也 。 ”此是说 , 在对景写生时 , 此处原空山一座 , 本无生机 , 如果用写实手法写生 , 画出来的山没有美的意境 , 但为了画好一幅作品 , 面对毫无生机的一座空山 , 可“借以疏柳嫩竹 , 桥梁草阁”来点缀此景 , 却能收到生趣盎然、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 。
本文图片
5.截断之蹊径 , 为“截断者 , 无尘俗之景 , 山水树木 , 剪头去尾 , 笔笔处处 , 皆以截断 。 ”这实际上是一种取舍手法 。 因为在大自然中 , 物象有美丑优劣之分 , 有“有尘俗”和“无尘俗”之分 。 在大自然的审美客体面前 , 画家要发挥审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 对物象要进行精心裁剪 , 大胆取舍 , “剪头去尾” , 使画面获得理想的效果 。 但要在山水画创作中采用这种手法 , 不是一件易事 。 因此 , 石涛认为 , 需一定的笔墨功力 , 故“截断之法 , 非至松之笔 , 莫能入也 。 ”唯有用笔“至松” , 画面才能空明疏朗 。 反之一味求实 , 反使画面“尘俗” , 则会给人以窒塞沉闷的感受 。
- |齐白石山水画的独特性
- |办公室适合挂什么画?凸显办公室个人魅力的标配,山水画
- 高校|科睿职业:新职业在“互联网+”下开拓新机遇
- |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看看他们俩人的山水画就懂了
- 焦墨画|书画联盟丨焦墨画的笔法和墨法,山水画爱好者可不能错过!
- 中山医院|中山医院老院长杨秉辉:用钢笔在试剂盒背面画出微型“山水画”
- |不画与前人雷同的作品,石涛绘《远山清泉》
- 办公室|办公室挂什么画好 力荐宏伟大气显格调的山水画
- |拥抱“慢下来”的契机,开拓生态书写叙事新空间
- 山水|执着求索 一片灿烂——记山水画家吴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