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韩青辰一年的写作 , 再加上两个编辑团队的共同努力打造 , 这本书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 。
作家韩青辰说 , 孩子们的故事被记录在鲜有人翻阅的史册里 , 她认为 , “我们不能忘记这些生命 。 我们要把他们的故事搬进书里面 , 跟着我们的时代车轮走到最漂亮的地方 。 ”她希望通过《中国少年》这本书让他们精神永存 , “让我们后人往前走的时候 , 能牵着他们的手 , 看见他们的笑脸 , 听到他们的声音 , 记住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付出的一切 。 ”
本文图片
作者 韩青辰
本书看点
本文图片
1.切入角度吸引人
【|新书速递|中国少年向着阳光生长,走向“诗和远方”】小说中 , 新安小学的小演员们正在排演一部新安旅行团题材的话剧 。 在小演员们对历史进行学习、探讨的过程中 , “新旅”的故事徐徐展开 。 这时是成长中积极进取 , 那时是战火中为国奋进 。 历史和现实两条线交融在一起 , 实现了一场两代少年之间的跨时空对话 。
2.人物塑造可圈可点
小说中 , 当代新安小学部分的人物设置 , 参考了历史上“新旅”成员的特点和关系 , 由此形成了当代故事的主人公和历史人物之间的一种血脉联系 。 同时 , 我们能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中看到当代少年的真实模样 。 故事中的人物是多才多艺、多姿多样的 , 他们勤奋好学、乐观向上 , 作者把他们表现得非常鲜活 , 孩子们能看到自己 。
3.精神风貌有传承
“新旅”时代 , 我们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 , 现在我们追求的是民族复兴 。 故事中的两代人都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想 , 这种精神传承是一致的 。
作品充满了一种行动精神 , 把“强国复兴有我”的主题充分展现在人物的行动中 , 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使命充分精神化 。
《中国少年》插画
精彩点评
本文图片
施战军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
这是一部启人深思的作品 , 两个年代青少年的理想与行动的共情同向 , 令我们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从初心本真出发置身历史时代的成长价值观教育 , 有了新的解悟 。 成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大道之行 , 就应该是这样的——“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 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 , 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 , 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 , 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
汪政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韩青辰既不拘泥于历史 , 又不刻意追求现实的完整 , 只是以一出戏的勾连 , 如中国传统写意一样点染成篇 , 既让两者神气贯能 , 又形成了饱满的张力 。 《中国少年》虽为小说 , 但韩青辰将虚构与纪实结合在了一起 , 作品采取双线并置的结构 , 让“新旅”故事与新安小学学“新旅”的故事交叉向前 。 作品将多重话语组合在一起 , 有小说的虚构 , 有历史的纪实 , 有成人的书写 , 有儿童作文的仿写 , 文学、史料、笔记 , 各种文体、语体组成了“新旅”传承的大合唱 。
汪修荣
凤凰传媒编委会成员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
- 考古|中国考古和西方考古有哪些不一样?
- 蒙哥儿|光影中国网“鸟类摄影”栏目一周作品精选(102)
- 霍俊明|《诗刊》副主编霍俊明,评论7位“实力诗人”,有亮点
- 书香|【书香警营专题】风雨中国
- |倪萍、丁程鑫加盟《书画里的中国》第二季,5月14日开播
- 香港|中国春宫画之“道”,在于“顺自然”
- 蚩尤|揭秘:中国良渚遗址神秘面纱,创造者难道是上古战神蚩尤?
- 贾平凹|贾平凹推出笔记体新作《秦岭记》,承续中国古典文本传统
- 沈从文|今天,我们换一个视角了解沈从文,重建近代中国的记忆
- 知乎|知乎推“奋斗者 正青春”专题受年轻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