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狮”话丨守望闽南建筑的福狮( 二 )


|泉州“狮”话丨守望闽南建筑的福狮
本文图片

洛阳桥的狮子(陈颖聪 摄)
石像生是陵墓前陈列的人物或动物的石雕像 。 石像生作为仪卫性雕刻 , 通常置于墓葬的神道两侧 , 包括数量不等且对称的石人、石兽 。 有的陵墓前还置有望柱 , 以及相关的石碑、石龟趺座等 , 等级高的还有牌坊 。 陵墓建筑中的石兽常选用狮子、天?、辟邪、麒麟、虎、马、羊、牛、象、驼等造型 。 石像生对称式的雕刻手法 , 显示出极强的装饰意味 , 一般造型肃然 , 从而增强了石像生的威严与神秘 。
|泉州“狮”话丨守望闽南建筑的福狮
本文图片

清水岩觉亭前的石狮(刘伯怡 摄)
在传统宗教建筑中的石雕狮和民居建筑中的门枕石的建筑功能具有相同之处 , 既有稳定门框的作用 , 又是门槛的支撑点;不同之处是石雕狮的形象威严 , 造型更加具象 。 南派石狮的造型一般为一对或蹲或卧的雌雄狮 , 二狮左右侧视 , 特别是雄狮胸披绶带 , 口含可以滚动的小石珠 , 足踩彩球 , 神态安详和蔼 , 表情往往是似笑非笑斜视着遥遥相对的雌狮;雌狮前爪抚摸着两只衔尾戏耍的幼仔 , 头向左仰侧 , 脉脉含情地望着“郎君” 。 南狮大多采用质地较韧、便于雕琢的青石来雕刻 , 细部雕刻十分精致 , 如泉州真武庙山门前的那对石狮子 , 就是南狮的典型代表 。
|泉州“狮”话丨守望闽南建筑的福狮
本文图片

真武庙前的石狮子(陈英杰 摄)
福狮工艺内涵十分丰富
据蒋钦全介绍 , 闽南传统建筑中的厅堂等主要建筑物的正脊 , 一般不分段 , 称“一条龙” 。 官绅大厝及宫庙祠堂在燕尾脊上再加吻兽作为装饰 。 吻兽陶制 , 呈灰黑色 , 立在脊端 , 称“龙吻”“龙隐” 。 一些民居正脊正中还有“镇风狮” , 亦陶制 , 这“镇风狮”起的是辟邪、镇风以及祈求吉祥作用 。
|泉州“狮”话丨守望闽南建筑的福狮
本文图片

南安洪濑镇树德寺的守门狮(黄攸健 摄)
另外 , 剪粘是闽南古建筑上的一种装饰工艺 , 闽南还称之为“堆剪”“剪花”“贴瓷花”等 。 剪粘多安置于视觉焦点 , 有的是在屋顶上 , 有的是在墙上 。 屋顶的正脊、脊堵、脊头、规带、串角、排仔头、升颈脚、印斗等位置 , 是剪粘装饰的重点 。 闽南一些地区会在印斗部位安置倒爬狮、龙首、鳌鱼、狮子等剪粘物 , 同样起到装饰作用 。
|泉州“狮”话丨守望闽南建筑的福狮
本文图片

石敢当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 , 经常能遇见“石敢当” , 其中有狮头石敢当、虎头石敢当等 , 也有一些素面无纹 , 只刻着“泰山石敢当”字样 。 这些石敢当通常设在巷冲之处的房屋墙上或门前 , 一般起到驱邪、禳解、“避冲”作用 。 房子若在两个巷子交会处 , 就会有两尊石敢当 , 面朝不同方向 。 石敢当信仰在闽南沿海尤为盛行 , 人们把石敢当看作平安的象征 。 正因如此 , 这些小小石块上也蕴藏着闽南的文化底蕴和乡土精神 。
闽南传统建筑的形成 , 充分反映了各个时期的人民生活状况及建筑艺术水平 。 复杂的地形以及历史沿革、社会风俗、传统生活习惯的特殊性 , 均会在传统营造方法中得到反映 , 并在传统建筑工艺中得以尽情展示 。 蒋钦全表示 , 福狮文化能与闽南建筑融为一体 , 这本身就是长期以来民意的一种体现 , 其内涵和意义是极其丰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