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趣乡愁】忘不掉的范阳河( 二 )


|【乡趣乡愁】忘不掉的范阳河
本文图片

实际上这几年 , 我一直想有空写写范阳河 , 这次聊天更激发和坚定了我的想法 。
我认同一种说法 , 那就是故乡的河是母亲河 。 养育你的 , 当然首先是父母 。 人活天地间 , 还需要大自然的滋养 , 其中 , 如果你恰好生活在一条河边的时候 , 这条河就是大自然母亲的代表 。
我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 ,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离开家乡 , 这接近20年的时间 , 也正是村里人由吃不饱饭 , 向吃上饭、吃好饭过渡的时间 。
那时候的河完全是原生态的 , 没有任何污染 , 一年四季按照自己的节奏变幻着不同的模样 。 你完全可以想象 , 这条河对于一个农村的孩子来说 , 意味着什么 。
我想 , 它算作一个天然的游乐场 , 一个乐园 , 一个成长的摇篮 。
|【乡趣乡愁】忘不掉的范阳河
本文图片

春天 , 河边的柳树是最先绿起来的 , 折下来一枝 , 拧几下 , 就可以变出我们口中的管管柳哨 。 夏天、秋天 , 我们抓鱼摸虾抠螃蟹 , 游泳跳水打水仗 , 在河边抠“知了猴”粘知了;晚上混在大人堆里洗澡 , 坐在沙子上一会儿屁股下面就出泉子 。 数九寒天 , 我们大小孩子们到河面上滑冰 , 有的一不留神 , “咔嚓”一下就掉进河里 , 那是最笑人的时候 。 我们还在冰上玩打陀螺 , 跟在地上玩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
当然 , 年龄越长 , 思乡越浓 , 小河记忆往往就不经意地来到脑海、浮现眼前 。 比如 , 我会时常想起来河边的那棵唐槐;想起来邻村焦家那座老石桥 , 比赵州桥都不差;想起来河道的薄雾弥漫 , 飘渺如仙境;耳边还会回想起挑河水扁担的吱嘎声 , 回想起大姑娘小媳妇们在小河边洗衣服的打闹声……
只可惜 , 我没有留下范阳河的任何影像资料 。 我曾经托一位油画家帮我画下家乡的小河 。 我曾经托我们村的许多老师、同学 , 甚至乡亲 , 看大家有没有照片 , 结果一无所获 。 大概是因为那些年穷吧 , 一般的人家连照相都少 , 更不用说买得起相机了 。 后来我给油画家大体描述了一下 , 总体上他还画得不错 , 有点当年的样子 。
|【乡趣乡愁】忘不掉的范阳河
本文图片

想到范阳河 , 就得说说我的老师徐长中 。
长中老师小学、初中都给我上过语文老师 , 算是我们村里人的先生吧 。 我现在还常想起来他那温和的样子 , 我经常到他家里去 , 一大家子都春风满面的 。
简单地画一下肖像吧 , 中等个儿 , 50岁左右的年纪 , 不胖不廋 , 穿着一件不新不旧的中山装 , 头发梳得一丝不乱 , 我现在就好像看到他从学校走出来往西 , 迈着不紧不慢的四方步 , 边走边抽着烟 , 好像边走边思考着什么问题似的 。
长中老师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 , 曾经发表过许多文章 , 可惜的是去世得早 。 我记得他写过《杏花村选举记》 , 发表在淄博日报有个栏目“瓜棚豆架”上 。 他也写过范阳河 , 写到男男女女夏天在河里洗澡拉呱 , 我印象中这篇文章提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象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 。 那时候我就在想 , 写小河就写小河吧 , 怎么会想到那么远的地方呢 , 真是想象力丰富啊 。 我在河里洗澡的时候 , 怎么没有想这些呢 。
还有一次 , 我上中专了 , 春节回到老家 , 我跟永坤商量着出一期春节版黑板报 , 给乡亲们增加点节日氛围 。 那时候几乎村村都有黑板报 , 我们村就在大街上供销社代销点那面墙上 , 得十几个平方米吧 。 我们在弄着的时候 , 长中老师来了 , 说我给你们写一段新编大实话吧 。 写得可有意思了 , 可惜我只记得:板凳就比那鞋带长 , 好像还有驴子就比那小猪壮什么之类的 。 想到这里 , 我顺手查了下 , 结果发现真有大实话这样的体 , 网上说白鹿原里的一段 , 甚是有趣: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 太阳圆月亮弯都在天上 , 男人下了田 , 女人做了饭 , 男人下了种 , 女人生了产 。 长中老师写得比这有品位多了 , 似乎是教人们怎么勤劳 , 怎么孝顺 , 怎么持家的内容 。 这样的实话 , 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 , 还易流传 。 虽然具体内容记不全了 , 但新编大实话确实吸引人 , 很多乡亲们走到那里边念边笑边议论 , 这也成为春节期间串门的热门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