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河豚的应时风味 , 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河豚常出于春暮 , 群游水上 , 食柳絮而肥 , 南人多与荻芽为羹 , 云最美 。 ”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也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 , “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 , 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 。
由此可见 , 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 , 也是自然而然的 。 诗意之妙 , 也有赖于此 。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 , 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 , 当下所得 , 意象妙会而自然 。
说前三句再现画境 , 其实两者也不全然等同 , 第二句中“水暖”(温度)、“鸭先知”(知觉)云云 , 是不能直接画出的 。
诗能描写如画 , 诗咏物性物理又过于画 , 这是因为绘画属于视觉艺术 , 而诗是语言艺术 , 有着表现上的绝对自由 。
最后一句进一步发挥联想 , 在前三句客观写景的基础上作出画中景物所属时令的判断 , 从而增添了南方风物之美的丰富感觉 , 这更是画所不能的 。
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 , 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 , 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 , 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
苏轼就是通过这样的笔墨 , 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 , 转化为有声的、活动的诗境 , 使读者见到了、听到了、感受到了从画面上所不能得到的东西 。
在苏轼眼里 , 这幅画已经不再是画框之内平面的、静止的纸上图景 , 而是以内在的深邃体会和精微的细腻观察给人以生态感 。
前者如画 , 后者逼真 , 两者混同 , 不知何者为画境 , 何者为真景 。
诗人的艺术联想拓宽了绘画所表现的视觉之外的天地 , 使诗情、画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
好的题画诗 , 既要扣合绘画主题 , 又不能拘于画面内容 , 既要能再现画境 , 同时又能跳出画外 , 别开生面 , 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 。
《惠崇春江晓景》成功地写出了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 , 苏轼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 , 捕捉住季节转换时的景物特征 , 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
全诗春意浓郁、生机蓬勃 , 给人以清新 , 舒畅之感 。
本文图片
往期好文回顾
本文图片
来源网络 , 参考“百度、腾讯”等相关文献 , 仅做学习所用
若有“修改、纠错” , 请联系作者~
- 白玉|清乾隆 和田玉籽料 白玉 松鹿纹 御题诗文 镇尺 把件
- |【夜读·组诗】向边关(62)带一朵花回家
- |以诗会友!武汉博乐两地小学生诗词大赛上“同场竞技”
- 廖航|廖航原创诗歌三首:无眠丨流星丨永恒
- |“千古词帝”李煜经典诗词十六首,首首都有千古名句
- 诗歌|最美读书月|eTV师生共读分享会第四场 西安市凤景小学打卡
- |明天核检,可以提供叫早服务!
- 冬小麦|早夏里的秋美,麦秋古诗七首:麦秋桑叶大,麦秋田野喧
- |龙潭西湖公园两米线诗意浓,临水赏诗被赞“最美核酸检测点”
- 诗词|“河北承德”杨禹律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