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杜诗“沉郁顿挫”中充满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杜甫以他爱国的胸襟,博大精深的知识,以及丰富的生活经验,站在一定高度 , 创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诗歌艺术境界 。这一点他与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有着鲜明的区别 。
他的《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 哭声直上干云霄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以疾风暴雨骤然而来的声势,勾画出了一幅咸阳桥畔的哭别图,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出征路上 , 步履匆匆,尘埃滚滚 , 偌大的咸阳桥都淹没在尘土之中 。战乱中人们放声大哭,哀声震野,响彻云霄,着力刻画送别时妻离子散的悲惨之状 。
文章插图
《登高》感情凝重,境界博大,语言精练,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艺术地概括了诗人大半生的坎坷经历 , 抒发了深沉郁闷的无限感慨 , 是对那个时代苦难与忧患的知识分子心绪的真实写照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句写登高所见山上的三种景物 , 风急暗点登高 , 因登高才觉风急,天高暗点深秋,因深秋才觉天高,“猿啸哀”为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 。次句写登高所见江上的三种景物,然后又写山景 。“无边”状浓烈之秋景,透出凄凉悲秋之情 。时而写山,时而写水 , 时而微观 , 时而宏观,时而工笔,时而写意,这样多角度多层次的景物描写,构成了一幅具有立体感的三峡深秋图,显示了悲秋的感情基调 。“万里悲秋”两句,总括了“悲”字的复杂内涵,羁旅之苦,思乡之情 , 垂暮之叹 , 多病之怨 。以“悲秋”二字连接全诗的景与情,情景交融,意象浑成 。而尾联“艰难苦恨”则由“悲”转“恨”,由对个人艰难之恨升华为对国家艰难之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前两句从大处着眼,创造出一种悲壮、广阔的意境 。后两句却改从小处落笔,用溅泪之花、惊心之鸟去点缀那沦陷的京城,同时也衬托出自己伤时之深 。
《野望》:“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境界阔大,以辽阔的视野、深远的目光,出色地塑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 。
三、杜诗“沉郁顿挫”里体现出苍劲凝练的语言特色杜诗的语言凝练、苍劲 , 正如他自己的诗句所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足可说明他在语言上所下的功夫 。苍劲,即苍老遒劲之意 。凝练,即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 达到高度概括,言简意丰 。杜诗正是从苍劲、凝练上构成了自己语言的主要特色 。
杜甫的诗下字力求准确有力,使每一个字都含有很重的分量和很深的含义 。他很善于用实词,如“微风燕子斜”,“斜”字用得准确传神 。又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真是非“垂”不足以见平野之阔,非“涌”不足以见江之奔流 。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好一个花溅泪、鸟惊心 , 真是既凝练又形象 。
有学者认为,李白的两句诗到杜诗里能合并为一句,而杜甫的一句诗到李白手里也可能拆作两行 。如“大道如青天”“黄河之水天上来” , 这样的诗单纯到一句一意,在杜诗里难得寻见 。杜甫又是兼备众长的诗人,被苏轼誉为“集大成者” 。他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无不运用自如,尤以古体和律诗为佳 。他的古体诗506首,五律603首,七律151首 。可以说他是写作七律的第一大家 。其七律的数量超过盛唐诗人的七律之总和 。此前的七律一味秀丽、典雅 , 而杜甫创造出一种沉郁顿挫慷慨激昂的风格,把七律推向了高潮,并且将现实主义诗歌推向了高峰 。他既革新乐府古体 , 以新体写时事,又创造性地运用古近体组诗反映社会现实,且能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诗体 。七律至他才运用自如,才臻于成熟 。总之,无论五言、七言、古体、近体,在他手中无不精工妙绝,卓然成章 。
-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 传统文化的缺失
- 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吐血 知否中顾侯爷爱过白氏吗
- 苏轼时代背景简介 苏轼所处的社会背景
- 为什么韩国有那么多中国文字 日本为什么使用中国的汉字
- 古言失忆文 越看越上头的小说
- 中国古代发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古代人的发明有哪些
- 是别人的情感导师 私人情感导师
- 只为挽回男人心 怎么挽回男人的心重新爱上你
- 男人不肯离婚 遇到无赖的男人不离婚怎么办
- 房子判给男方的几率大吗 孩子三岁离婚判给谁的几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