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庆春|高庆春、刘洪洋犀利点评国展入展作品!

【高庆春|高庆春、刘洪洋犀利点评国展入展作品!】国展入展作品点评
高庆春|高庆春、刘洪洋犀利点评国展入展作品!
本文图片

郝志坚 山西
篆书龚自珍诗中堂
规格 179cm×96cm
(全国第五届正体书法展入展作品)
高庆春(中国书协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 , 西泠印社理事):
此件大篆作品整体追求凝重高古的金石气息 , 横向排列紧密 , 纵向疏朗开张 , 富有鲜明的节奏感 。 作者对大篆创作具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和表现技巧 。
仔细审看后 , 感觉也存在一些共性上的问题:首先是文本的把握 , 应该选取权威版本核对清楚 。 龚自珍诗的末句是“还于东”而不是“去东” 。 其次 , 大篆的字法要搞准 , 使用较为规范的写法 , 尽量避免生僻字法 , 如“相”误为“省” , “凤”字取甲骨文 , 显得繁复啰嗦 , “使”字也没必要用这个少见的走之结字 , “西”字的起笔应该出头才好 ,“枯”“松”两字都用了挪移结构的手段 , 显得牵强附会 。 第三 , 篆法造型普遍拘谨收成一团 , 感觉每个字都在刻意摆布 , 且普遍过紧 , 缺乏自然书写塑造字形的真实感受 , 字间气息缺乏内在的联系 。 第四 , 用笔尚缺协调统一性 , 整体内擫的笔法过多 , 笔画多处于收束的状态 , 呈现出小家子气 , 如“不”“生”“胜”“愈”等字 。 这件作品尚处集古字阶段 , 缺乏个人对古文字的深入理解和艺术追求 。 作者反映出来的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 , 也可能是当下大部分篆书作者的通病 , 希望能够引起关注 。
刘洪洋(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
此件篆书作品取法金文 , 整张纸一贯而下 , 章法安排采取了常见的有行有列 , 这种没有出奇的章法安排却反映出作者对作品整体空间的把控能力 , 作品风格比较成熟 , 这才难能可贵 。
具体来看 , 作品用笔沉实厚重 , 力透纸背 , 字势采取了横势 , 间或以部分纵势结字调节左右空间 , 水墨效果恰到好处 , 整体空间舒朗大气 , 不失为一件篆书佳作 。 在今后的创作中对个别方势用字还可再仔细推敲 , 在统一中求变化 , 同时可适当增加用笔、用墨的变化 , 使作品空间更加灵动 , 进一步提升审美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