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多少钱 农村六十岁老年人有什么待遇

现在我国最难解决的问题,我看就算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 。过去集体化生产,种粮条件那么差,劳动那么艰苦,粮食产量那么低,在七几年稻谷亩产也只不过是几百斤,过千斤亩的地方恐怕不是很多的 。尽管如果此,农民没有叫穷叫苦,没有向政府提半个要求,基本上每个生产队仍然自己做到除完成国家粮食征购计划外,每个农民也能分到折合成贸易粮的低标准三百八和高标准四百二的一年口粮,基本上还能满足生活用粮需求问题 。既人够吃,也满足了饲养用粮 。在那个年代,现在的人们往往会说穷,但又有几家不是把猪养得肥肥的,基本上能解决半年以上的油与肉吃,有的人家还有陈的没吃完,新的又出来了 。并且还是在完成外销猪的任务的前题下 。
我们生产队三十多户,一百二十多个人,田地一共六十四亩 , 也能达到那个标准,用家中自留地的副业收入到集市上又去买些粮以增加家庭超出用粮食的问题 , 做到人吃饱,猪养肥,公鸡公鸭肥,母鸡母鸭下蛋 。除了三年自然灾害集体伙食堂吃不饱饭以外 , 其余的年间里,说自家吃饭还没有吃饱过,就连队上的残疾人、五保户都没说过吃不饱的话 , 因此,说吃不饱饭,完全就是要么有人故意撒谎,要么就是现在有人说是被集体养出的那些只知道吃不愿干活的懒汉才是这样 。
在集体化时,有人总说是吃了大锅饭,养了懒汉 , 大家出工不出力,要分田单干才行,才能增产 , 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 才能吃上一顿饱饭等等 。现在我就要问,那些年为国家交那么多的征购粮、棉花、油菜籽、外销猪等,确保了城市非农业人口穿衣吃饭的大问题以及在全国农业学大寨精神下,进行过那么的艰苦的改田改土,兴修那么多的水利工程,未必就是农民偷懒磨洋工或者说是没有吃饱饭甚至饿着肚子磨出来的吗?
现在满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迫切要求,田也分了,干单的积极性也高了,而且良种化肥农药等要有尽有,有的还使用了机械操作 , 水利也有保证,又说粮食又比七八十年代产量高得多,年年大丰收,并且现在又不交公余粮,棉花、油菜籽,也不交外销猪了,而且还给了相应的重点扶持与补贴,又经过精准扶贫,怎么还在说农民不好过 , 穷呢?以前你们不是说一包就灵,一包就吃饱了饭,一包就会走向富裕吗,连过去的穷典型的:小岗农就富了,怎么比小岗村条件好多少倍的现在还没有富呢,谁能十分相信?哦,个个都去和富人攀比,永远也觉得自己很穷 。
人人都要老,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 这是永远存在的 , 不仅是我们这一代才有的问题 。过去人们再穷也没出现什养老问题 , 人们总是把供养老人、送老归山当成后辈们的责任 。现在怎么啦 , 未必还不等老就叫他们自己去头上顶个犁田的铧、屁股拖个耙往土里自挖坑自埋下不成,难道后辈就不尽点责任吗?该不会又是让政府來包下吧 。?
首先声明,这个问是讨论 。
如果我们一直坚持集体化,又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和改进,农村肯定不会永远停留在七八十年代的老样子上,用事物发展的观点来看,农业一定有个不可估量的飞跃发展 。想想看,由于良种的普及 , 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使用 , 加上工农联盟,厂社结合,土地又集中成遍,农业机械化早就实现了,这不是简单地吹牛,八十年代多少个社队都配有大型和小型的的那些玩意了,正在还在初步试用就叫他们变废铁了 。如果不一定那样搞一刀切而因地制宜 , 像保留周家庄人民公社一样,保留一些条件好的地方,进行两条腿走路的试点,也许农村情况又有所不同,我的推断分田单干肯定落后于集体化优势,而且集体养老的优势也要比一家一户的养老条件优越得多 , 养老肯定要被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