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父亲是为什么死了

1979年,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出现了新武侠小说浪潮,到了1984年,至少有50多家报纸转载武侠小说 。当时的学术界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呢?
孙犁带头斥责这是“一种反常倒退”,有的研究者认为这是对纯文学的巨大冲击,还有人认为新武侠小说“审美趣味低下”,这是延续了早期左派评论家对近现代武侠小说的批判传统 , 也多少能说明当时理论界对新文艺现象的迟钝 。

金庸父亲是为什么死了

文章插图
从1984年开始,理论界对武侠小说是这个态度,到金庸、梁羽生、古龙等人的作品逐渐成为市场的宠儿,理论界还在罗织批判材料,文化精英读武侠是件唯恐别人知道的事,王朔等人的动机且不去论,至少在严家炎、陈墨、罗立群坚持对金庸和新武侠小说浪潮进行客观评价,到金庸的拥趸们借助网络自发组织,探讨金庸小说的内涵和意义 , 再到孔庆东等借助电视平台鼓吹金学之前,金庸小说的形象一直不是绝对正面 。
金庸父亲是为什么死了

文章插图
这就意味着,看金庸小说是有“原罪的” 。学生看会被扎着辫子的女班长打小报告,工人看可能会被班组长批评为不务正业 , 一个正常的文艺青年看,可能会被同伴们讥讽为格调不高 。
金庸父亲是为什么死了

文章插图
六神磊磊就写过这类经历,他的同学还有被没收了书的 , 如今也做了老师 。还有多少人是在租书店完成对金庸的阅读的,一次租几回,一天看完 , 再去租新的,还有多少人是借来躲在被窝里打手电看完的 。这些经历都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曾经 , 读金庸、读武侠,并不是一件正大光明的事情,多少有点藏着掖着 , 因为在理论界、报刊上、家长老师的脑子里,对金庸和他小说的看法不是完全正面,甚至可以说是大部分负面的 。
金庸父亲是为什么死了

文章插图
这种情况是网络时代才得到扭转的 , 若没有大脸撑在小胸上、王怜花、六神磊磊等一众传播者,金庸在大陆的声誉不会像现在这样高,若没有游戏、影视等衍生品的加持 , 大众对金庸的认识不会像今天这样正面 。从小众阅读到大众流行,从纸面到影视,从理论界的正名到拥趸们的自发用户 , 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也不过是最多十来年前才宣告完成 。
金庸父亲是为什么死了

文章插图
而现在的情况,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生产的不断细分 , 我们很难再期望出现一个在两岸三地乃至东南亚的几乎所有华人中都有影响力的武侠大师的出现,我们甚至不能再期望有人能承其衣钵,因为现在的孩子们没有那段文化贫乏的记忆 , 他们不知道打着手电躲在被窝里偷偷看租书店里几乎成了废纸的武侠小说是什么感觉,他们的爱好更加多元,阅读更加细分,眼下的都读不完,很少有人会想到读哪怕十年前的小说 , 更何况是封笔半个世纪的金庸的武侠 。
这不是一个时代的结束,又是什么呢?
如果他的书出在90年代或00年代!金庸的影响力是否还能达到这个高度还真不好说!
【金庸父亲是为什么死了】金庸先生的作品读者以50后60后70后80后为主!在那个年代娱乐形式相对单调,看书的人多 , 也静得下心看书!现在的人都看手机了,连报纸都没人看了!即使现在看书的人,可选择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