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博物馆日|探秘文物修复基地 它们来自三埠李家遗址

拼拼图 , 是很多人闲暇时喜欢的消遣 , 但是如果拼图数量太多 , 并且没有可以对照的标准图案 , 恐怕很少有人敢于挑战 。 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 , 经常要面对数以万计发掘出土的碎片 , 如何独具慧眼 , 让它们在破碎千年后重新合为一体呢?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 , 让我们继续探秘考古话题 , 走进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在平度的文物修复基地 , 看专家们会开出什么样的文物“盲盒” 。
|国际博物馆日|探秘文物修复基地 它们来自三埠李家遗址
本文图片

三埠李家考古发掘执行领队 綦高华:我们现在眼前所见到的这一片 , 均是出土于一口深井里面 。 我们后期的时候根据整理的情况 , 把这批陶片分成了两个大的部分 , 就是在这边见到的一些建筑构件 , 一些瓦 , 井里面的井圈 , 另外一部分像这一块 , 主要是一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容器 ,那边是些口沿 , 这边是些底部 , 进行了初步整理 。
2021年7月起 , 配合烟潍高铁建设 ,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平度市新河镇的三埠李家遗址展开了考古发掘工作 , 截至今年1月已经发掘灰坑、水井、窖藏坑、小型房屋等遗迹1400余处 , 发掘东周、唐宋时期的墓葬遗迹160余处 。 为了尽快开展考古研究 , 考古所就近在平度市博物馆附近搭设了这座临时文物修复基地 。
在成千上万的陶片中 , 有十多片具有特殊研究价值的残片 , 被专家们仔细挑了出来 。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主任 彭峪:这个完整的字应该是一个“桓”字 , 很有可能这个“桓”字 , 是这一件陶器它的拥有者的姓 , 姓桓什么???看到这里还有陶片 , 我们从这里面挑出来拼上的是三个字 , 容 , 容积的容 , 六斗 , 这应该是代表了这个容器它的容积是多大 。
这些陶质容器在损毁之前是什么样子?考古队在第一发掘区的一个窖穴里面有了惊奇的发现 。
三埠李家考古发掘执行领队 綦高华:这些罐子大约在距地表五米深的井里面 , 出土的时候就比较完整 , 像这个罐子 , 它的口里面基本上都是空的 , 我们清理完第一层之后 , 发现第一层下还有罐子 , 都是这种泥质灰陶的 , 形态也比较接近 , 我们推测这种东西应该是属于一些仓储设施 , 尤其在胶东半岛 , 这种遗迹更是不多见 。
相对于古代人频繁使用的生产生活用具 , 在墓葬里发掘出土的冥器形态通常更为完整 , 也更容易辨认 。
|国际博物馆日|探秘文物修复基地 它们来自三埠李家遗址
本文图片

每一次考古发掘 , 这些在实验室精心“拼图”的专家技师都会在现场参与 , 见证文物出土 。 很多人不知道 , 绘图工作也是田野考古发掘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 与发掘记录、拍照相辅相成 , 绘图师在现场第一时间做平面图、剖面图的测量 , 严谨的清绘、扫描工作对于后期的研究和出版具有重要价值 。
在文物修复基地的二楼 , 一件件石膏修补完成的文物亮出了它们本来的样子 , 这些几千年前的文物“盲盒”藏着古人的智慧和审美趣味 , 时常让研究者们津津乐道 。
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部主任 彭峪:现在看到的这一些文物 , 只是占了我们2021年发掘的文物的不到1% , 这些文物我们已经整理了超过两个月的时间 。 整个修完以后 , 大概有三年 五年十年 , 甚至十年以后了 。 可能有将近上千件 , 最后跟广大市民见面的可能都是一些非常精美的 ,代表最高水平的器物 , 但是其实所有这些陶器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 代表了我们青岛古代祖先的一种文化 , 也代表了他们当时手工业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