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薮‖读书的仪式感如何实现

|谈薮‖读书的仪式感如何实现
本文图片

□ 韩浩月
读书需要一点仪式感 , 这个观点已经被人们所接受 , 没什么争议了 。 但仪式感很容易与形式感混淆在一起 , 把读书搞成了走形式 , 就令人啼笑皆非了 。 比如 , 有家公司就曾要求员工在一年内读完50本书 , 读不完的降薪10% , 把读书当成了硬性任务 , 这就没意思了 。
以前老师批评不爱读书的学生 , 总爱说“装样子” , 但这限于学生 , 如果大人读书 , 哪怕是“装样子” , 也会被认为总比一天到晚盯着手机屏幕要好 。 前两年 , 有人用手机专门在地铁里拍读书的人 , 拍完后发到社交媒体上 , 很多人点赞 。 地铁里读书原本无关仪式还是形式 , 但被拍出来传播 , 就有了仪式感 , 因为这种行为 , 被舆论美化、提升 , 有了示范效果 。
|谈薮‖读书的仪式感如何实现
本文图片

读书行为的发生 , 来自于内心冲动的驱使 , 这才产生读书的乐趣 , 也才有了“深阅读”的条件 。 人们怀念20世纪80年代公众的读书热情 , 就是因为那时候进行“深阅读”的人很多 。 现在多是“浅阅读” , 读流行畅销书、成功学书籍、网络小说 。 那么多的经典著作 , 不被年轻人重视 , 这让人忧心忡忡 , 担心人类金子般的思想成果就此蒙尘 。 这样的担心 , 往往会外化为劝人读书的言行 。
“真正的深阅读 , 不需要仪式感”——这是有道理的 , 对于少部分读书人 , 乃至于更多一些有阅读毅力的人 , 的确不需要什么特殊的仪式感来强调 。 但对于大众阅读来说 , 仪式感的存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 扩延至“全民阅读”这个话题 , 可以这么认为:没有仪式感 , “全民阅读”就会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力 。
|谈薮‖读书的仪式感如何实现
本文图片

在智能互联网时代 , 人的注意力被打乱、分散 , 没法静下心来读书 , 不但是许多年轻人的烦恼 , 也让很多爱书人、读书人感到不安 。 的确 , 与手机上纷至沓来的各路信息、社交平台上的即时互动、视频网站提供的段子等相比 , 阅读的乐趣与回馈 , 显然要慢得多 , 这样的大背景下 , 强调阅读的仪式感 , 其实是对阅读枯燥一面的补充 , 甚至在一些层面来讲 , 仪式感会担当起把全民阅读落在实处的大梁作用 。
阅读的仪式感提了多年 , 但不少人对此缺乏清晰的认知 , 这就牵扯到了阅读的场景化实现问题——必须有现实的阅读场景作为激励 , 读书者才能感受并沉浸其中 。 就像绝大多数人走进书店后会立刻降低声音或者干脆保持不出声一样 , 书店的阅读场景会带来强烈的暗示 , 在这里除了读书 , 最好不做别的 , 比如打电话聊天 , 就是被书店这一阅读场景所不能容忍 。
|谈薮‖读书的仪式感如何实现
本文图片

阅读的仪式感 , 落实在场景化实现方面 , 其实是有许多事可以做的 , 比如像“地球一小时”那样 , 可以在一天当中的某个时间段 , 争取放下手头的事情 , “读书一小时”;比如像“冰桶挑战”那样 , 人人可以挑战读完一本觉得非常有用但却读不进去的好书;比如可以有更多书店加入“24小时不打烊书店” , 在这一天为读者提供各种与阅读、写作、朗读等有关的活动 , 让所有人都能够就近、方便地度过一个有意义的读书日……关于读书的创意是无限的 , 但的确需要一个更大、更多的平台来承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