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失传的名纸 个个风靡一时( 二 )


唐朝还有一种名传千古的纸——薛涛笺 。 薛涛笺又名“浣花笺”“松花笺”等 , 是一种长宽适度、便于题诗的笺纸 , 制作精致 。 《博物志》记载:“元和中 , 蜀妓薛涛造十色花笺 , 深为社会所宝 。 ” 相传薛涛居住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 , 随处可见红色芙蓉花 , 遂萌生制作红色笺纸的创意 。 因其爱写四言绝句 , 常用纸张尺幅太大 , 故尝试制作小巧纸笺 。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到 , 薛涛笺以芙蓉皮为料 , 入芙蓉花末汁而制 。 不过 , 也有学者指出 , 薛涛造十色笺只是宋人的一种误传 , 实际上薛涛笺颜色相对单一 , 只有红色一种 。
薛涛笺在唐代深受文人喜爱 , 元稹、白居易、牛僧儒、杜牧、刘禹锡等二十余人 , 都与薛涛有过诗词唱和 , 而且大多使用的是薛涛的花笺 。 韦庄在《乞彩笺歌》中提到“也知价重连城璧 , 一纸万金犹不惜 。 薛涛昨夜梦中来 , 殷勤劝向君边觅” , 以此赞美薛涛笺 。 至唐末 , 薛涛笺已极为名贵 。 后世 , 薛涛笺的原作不复得见 , 历代纷纷仿制 。
在众多薛涛笺的追随者之中 , 谢公笺可以说是最独得其精髓的一个 , 为宋初谢景初创制 , 因而得名 。 谢氏受薛涛造纸笺的启发 , 设计制造出“十样蛮笺” , 即十种色彩的书信专用纸 , 分别是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种色 。 这种纸雅致有趣 , 色彩丰富 , 成为历史上与薛涛笺齐名的笺纸 。
北宋版“洛阳纸贵”
澄心堂纸让大文豪都不敢下笔
澄心堂纸 , 可谓中国古代书画用纸的巅峰之作 。 北宋名臣蔡襄在《文房四说》中说:“纸 , 澄心堂有存者 , 殊绝品也” , 其价值可见一斑 。 “澄心堂纸”始于南唐 , 由李煜研制 。 澄心堂是南唐宫殿中一座便殿 , 原名叫“诚心堂” , 是历代皇帝的书房 。 据记载 , 为了造出顶级的纸 , 李煜不惜重金选调国内高手 , 云集京城 , 研制各种造纸配方 。 为此 , 他不惜将澄心堂让出来 , 作为贮纸之所 。 经过几年的琢磨 , 澄心堂纸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 , 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澄心堂纸”问世了 , 一时间惊艳了世人 。
南唐澄心堂纸的原料为楮皮 , 制作过程中运用了涂布、砑光等加工技术 , 是一种白色、厚实、坚硬的加工纸 , 世称“薄如竹纸、韧如皮纸 , 色如霜雪、寿如松柏”“肤卵如膜 , 坚洁如玉 , 细薄光润 , 冠绝一时” 。 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 , “澄心堂纸”的最大特点是薄、滑、白、韧 。
李煜将“澄心堂纸”视若珍宝 , 仅在奖赏有功大臣时才会赐出一些 , 所以传世极少 。 后来 , 南唐国灭 , 宋朝统一了中国 , 宋朝皇帝们就获得了李后主当年特别定制的澄心堂纸 , 据传宋徽宗的名画《柳鸦芦雁图》就是用的澄心堂纸 。
澄心堂纸之所以能在宋代盛名远扬 , 以至于“百金不许买一枚” , 堪称北宋版“洛阳纸贵” , 与两位大文学家的推崇是分不开的 。 据说欧阳修曾从文学家刘敞处得到十轴澄心堂纸 , 作诗称“君家虽有澄心纸 , 有敢下笔知谁哉” 。 这纸好到连大文豪都不敢下笔 , 不过欧阳修也还大方 , 他又转送了两轴“澄心堂纸”给自己颇为赏识的梅尧臣 。
梅尧臣更是受宠若惊 , 他在给欧阳修的诗文中说:“江南李氏有国日 , 百金不许市一枚……君今转遗重增愧 , 无君笔札无君才 。 心烦收拾乏匮椟 , 日畏后兵扌奢裂防婴孩 。 不忍挥毫徒有思 , 依依还起子山哀 。 ”意思说当年李煜还活着的时候 , 这纸就百金难求 , 现在价值更贵重了 , 你却送我两张 。 我没有你那么有才 , 根本不舍得在这么昂贵的纸上写诗作画 。 不得不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小心看护 , 每天还得防着家里小孩给我弄坏了 。 每次打算用的时候 , 拿起笔却又舍不得 , 只好看着远处的风景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