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去博物馆,于厚重处品生香活色

近日 ,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广东省2021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 。 报告显示 , 全省博物馆全年平均开放274天 , 接待观众4283.33万人次 , 比上年增加1668.83万人次 , 增长63.8% 。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博物馆观众数量呈回升之势 。 深圳有博物馆59家 , 居全省第二位 。
随着博物馆数量越来越多 , 形式越来越多样 , 深圳的博物馆正在以新的方式深入人们的生活 , 其功能从收藏、保存、展示、传承 , 单向输出扩展到休闲娱乐互动 , 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城市与人的融合交流空间 。
博物馆|去博物馆,于厚重处品生香活色
本文图片

▲5月15日 , 一名参观者在华强北博物馆参与手机DIY小游戏 。(摄影:余瑶)
最具打工人气质的博物馆——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
收藏与记录是博物馆的基本功能 , 更是一座城市历史的积淀 ,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之一 , 莫过于逛博物馆了 。
在深圳 , 最具“打工人”气质的博物馆当数由旧厂房改造的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 , 它是一座以劳务工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 , 是深圳改革开放的见证之一 , 被学者和专家誉为全国第一家平民博物馆、劳动者的丰碑 。 它是劳务工史料和文物标本的收藏展示基地 , 是劳务工历史和劳务工问题的研究基地 , 也是劳务工事迹和劳务工文化的参观教育基地 。 2011年该博物馆被评为深圳市首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 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三级博物馆” 。
从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落地 , 到如今新兴产业云集 , 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的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 , 陈列着一件件记录深圳“打工人”拼搏历史的展品 。 这座博物馆2008年4月28日建成开馆 , 由1000多平方米的旧厂区改造而成 。 彼时 , 宝安有超过400万的劳务工 , 占常住人口的90% , 是名副其实的劳务工大区 。
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全面展示宝安上屋电业厂的历史、各种生产线及产品;二是全面展示深圳及全国劳务工的史料和实物 。 值得一提的是 , 展厅内展示的物品、资料 , 无一不是向外来务工人员征集而来 , 每件展品的标牌都注明了捐赠者的名字 , 这些都是独属于深圳劳务工的历史故事 。
博物馆|去博物馆,于厚重处品生香活色
本文图片

▲5月15日 , 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展厅内 , 一名参观者向孩子讲解展品 。 (摄影:余瑶)
最“好吃”的博物馆——沙井蚝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除了收藏展品 , 记录城市发展 , 也在客观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 。 藏品在所属时代如何使用?因何命名?又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对于参观者来说 , 解答这些疑惑也是博物馆的功能之一 。 对于深圳人来说 , “沙井蚝”绝对算得上声名在外 , 但少有人知道沙井养蚝的历史 。
沙井是沙井蚝原产地 , 公开资料显示 , 这里从宋代开始插杆养蚝 , 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 。 沙井蚝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 形成了打山口、流水定作息、集体协作等生产习俗和蚝壳砌墙、上香礼拜天后的生活习俗 , 有一整套成熟的养殖和加工技术 , 生产程序有种蚝、列蚝、搬蚝、散蚝、开蚝等 。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向人们展示千年金蚝的辉煌历史以及深厚、悠久的蚝业文化 。 该馆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蚝文化博物馆 。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 博物馆全部由青砖砌成 , 顶部为实木框架结构 , 建造风格参照传统蚝乡民居 。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 , 是吃生蚝的最佳时间 , 也是沙井蚝文化博物馆最热闹的时间段 。 每年12月 , 宝安区都要在这里举办“沙井金蚝节” , 广大食客结伴而来 , 一边参观博物馆 , 一边大快朵颐 , 好不快哉 。 不过 , 从去年11月15日起 ,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暂停开放 , 建议市民出行前先咨询是否开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