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济南75岁老人开了家庭博物馆,14000多件老物件里的人世间

采访人员 李静 张锡坤
崔兆森的家庭博物馆 , 开在济南恬静又市井处 。
这家博物馆像一个磁场 , 汇聚着14000多件生活中的老物件 , 和崔兆森一家三代人的“人世间” 。 而这个磁场 , 辐射出一个普通家庭70年的命运 , 又悄无声息地回答了家庭、社会与时代如何相融的问题 。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来临时 , 采访人员来到崔兆森的家庭博物馆 , 看看一个家庭博物馆的故事 , 和这家博物馆的力量 。
博物馆|济南75岁老人开了家庭博物馆,14000多件老物件里的人世间
本文图片

崔兆森带采访人员参观博物馆
地下室藏着一家博物馆
在济南经七路春元里小区的一处地下室 , 藏着一家“齐泉博物馆” 。
所谓“齐泉博物馆” , 意指“齐鲁泉城” 。 博物馆的主人是今年75岁的崔兆森 , 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济南人 。 在400平米的博物馆里 , 崔兆森收藏了14505个老物件 。
这些老物件不是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 , 而是崔兆森一家三代人生活中用过的老物件 。 小到糖纸、信件、铅笔 , 大到缝纫机、电视机、自行车……处处都是岁月的味道 。
博物馆|济南75岁老人开了家庭博物馆,14000多件老物件里的人世间
本文图片

崔兆森将收藏的《大众电影》杂志做成“封面墙”
关于崔兆森办这样一个家庭博物馆的初衷 , 要从1994年讲起 。 那一年 , 崔兆森妻子的单位分了一套三居室的宿舍 。 崔兆森说 , “两间做卧室 , 一间当书房 , 我决定系统地整理一下以往的生活资料 。 ”
崔兆森 , 1966年高中毕业 。 1970年 , 崔兆森入伍到部队当兵 , 曾经多次受过嘉奖 , 并立过三等功 。 当了15年兵 , 崔兆森从部队退役到机关单位工作 。
在部队时 , 崔兆森曾担任文化干事 , 分管电影组 , 经常下连队放电影 。 崔兆森对《大众电影》杂志情有独钟 , “当时能看电影 , 看报纸 , 就是我们全部的业余文化生活 。 而电影 , 对我们这代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
为了淘换一本《大众电影》杂志 , 崔兆森跑过很多城市 。 “那时候网络不发达 , 收藏不像现在这么方便 。 ”崔兆森常常坐火车到上海、南京等城市 , 辗转多个文化市场、旧书市场 , 一本一本地淘《大众电影》杂志 。
2002年 , 朋友告诉崔兆森在济南一个文化市场有一本《大众电影》创刊号 。 崔兆森骑上车就到文化市场 , 花了2800元钱买下这本创刊号 。 2800元 , 对于他来说不是小数目 , 但是经验告诉他 , 一旦迟疑就会错失这本杂志 。 崔兆森说:“之前有一篇写我的文章 , 叫《寻寻觅觅十年路 , 一步之遥大团圆》 。 一直到我买下这本创刊号 , 才真正实现‘大团圆’了 。 ”
《大众电影》杂志成为崔兆森漫漫收藏路的开端 。 经过20年的积累 , 崔兆森的收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 2015年9月25日 , 崔兆森创立了“齐泉博物馆” 。
14000多个老物件里的旧时光
在崔兆森的齐泉博物馆里 , 旧时光“看得见”“摸得着” 。
循着时光的轨迹 , 博物馆里年龄最大的老物件 , 要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崔兆森母亲曾经穿过的衣服、父亲用过的书本 。
博物馆|济南75岁老人开了家庭博物馆,14000多件老物件里的人世间
本文图片

崔兆森的日记本
齐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是崔兆森用50多年写的129本日记 。 “这些日记里 , 倾注了我最多的心血 。 ”崔兆森说 。
“参军入伍后 , 我憧憬着每一天的生活都是美好的 。 所以我就开始写日记 , 一直坚持到现在 。 ”如今 , 这些日记本摞起来有两米多高 。 崔兆森的日记很有特点 , 就是将每一天的生活如同“流水账”一样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