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去博物馆啊!啊!

5月18日 , 又是一年世界博物馆日 。
可是去博物馆 , 尤其是去世界各地的不同博物馆 , 对我们来说愈加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 。
博物馆又是一个能直接感受历史和文明的地方 , 一件件文物在时间中留存 , 它们的存在本身 , 就是一段段静静流淌的故事 。 穿梭在不同的博物馆 , 也总像在不同的时空里漫游 。
|好想去博物馆啊!啊!
本文图片

《记忆》
看理想节目《漫游全球博物馆:100件文物里的文明故事》主讲人姜松是一名“狂热”的文博爱好者 , 如果没有疫情 , 他这会儿可能正在世界上的某个角落 , 寻找不同文物之间的有趣奥秘 。 现在对他来说 , 每天雷打不动的必做事项就是“5点下楼做核酸” 。
所以在今天 , 博物馆对我们来说还意味着什么 , 如果可以 , 我们能够怎样打开博物馆呢?带着这些朴素的疑问 , 我们与姜松聊了聊 。
01.
线上博物馆 , 怎么看?
看理想:疫情进入第三年 , 尤其在今年 , 我们不能很容易地去某一个博物馆了 , 尤其是作为一个文博爱好者 , 您怎么处理这种情绪 , 现在的线上博物馆做得如何?
姜松:疫情前的生活 , 我自认为自己是比较幸运的 , 有一定的时间 , 而且本身我也在做国际交流与博物馆的工作 , 经常有条件可以去很多地方 , 用最直接最真实的触感 , 亲眼见证那些让我魂牵梦萦的展品 。
现在的疫情状况 , 导致我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小 , 特别能感觉到自己的想法与2020年时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 不止病毒仍在传播 , 也能看到整个世界都在变化 , 战争开始了 , 各样的猜疑、纷争也都开始了 。 说实话 , 我们这样的文博爱好者能第一时间去看各地展品 , 也正是因为此前的国际化 , 已经是一种相当水乳交融的状态 。
不过意料之外 , 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也在这样的困境中 , 摸索出了另一条路来 。
疫情这几年 , 线上博物馆确实做得很不错 。 比如国外一些博物馆把自己的馆藏用最高清的形式发布在官网上 , 最典型的就是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 , 荷兰曾经是17世纪最富有的欧洲国家之一 , 博物馆也收藏了大量艺术作品 , 其中伦勃朗的《夜巡》 , 维米尔的《倒牛奶的女仆》都在这里 。
这些作品高清到什么程度 , 比如一幅《夜巡》就有几个T的容量 , 放大之后的细致程度 , 已经远超你在现场观看的感受了 。
另一点也很有意思 , 因为许多作者都已去世100年 , 作品进入公共领域 , 很多博物馆鼓励你去下载这些高清内容进行使用 , 甚至可以免费用作商业用途 , 比如印在马克杯上去卖 。 你可能觉得这么赚钱不好 , 但许多博物馆却认为这很公平 , 因为这意味着“你在宣传我的艺术 , 你在向大家推广最美的东西” 。
|好想去博物馆啊!啊!
本文图片

《纽约的一个雨天》
同样的 , 很多博物馆在互联网和手机时代之后 , 都开放了照相功能 , 因为这有助于在社交网络上推广 。 总的来说 , 博物馆很适应现状 , 通过新的社交、科技手段 , “尽可能去推广艺术文化” , 这其实也是现代博物馆在1753年成立之初的共识 , 一个典藏人文自然等人类遗产的非盈利机构 。
不同手段的复制确实带来了另一种可能 。 举个例子 , 我们总说敦煌莫高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殿堂 , 可是493个窟你不可能(都看完) , 除非像张大千那样在那里住上三年 。
对一般的爱好者来说 , 就算在那住上三天不停地在看 , 一般也就能看到50个窟 。 有的窟不开放 , 有的窟很小只能容纳二三十人 , 真正到现场也无法事无巨细地看到(所有细节) , 更何况现在票务预定复杂 , 有些特窟的门票一个就要数百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