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十一章 官督商办中什么占主导地位

这个回答有点儿长,请各位朋友耐心往下翻 。
官督商办,是出现在清朝晚期的一种经济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清政府利用民间或者说私人资本开办新式工矿业;
官督商办企业,说白了就是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早期经营的民用企业;
这些企业的经营模式通常是这样的——
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经营管理 。
彼时的朝廷打算创办西方国家那样的近代工业企业时,非常迫切的急需相应的燃料工业、矿冶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工业;
然而,朝廷的国库亏空,财力拮据,说白了就是"缺银子"没钱!
怎么办?
于是朝廷就指派当地富商、买办或退职官吏出面募集私人股本入股!用现在的话来说 , 叫做政府"集资"办企业;
企业盈利以后,逐年还本付息;不过如果企业亏损,朝廷不管,全部损失投资者自己承担 。


这样的"好处"在哪里?朝廷可以坐收渔利而丝毫没有任何风险!
比如当时的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就是这样的官督商办单位 。
如果说没有任何"好处",也不一定;如果没有"甜头",投资人也不会轻易掏腰包;官督商办企业享有减税、免税、贷款和专利等特权;比如上海机器织布局等;原来完全由私人经营,现在改为"官督商办";
官府不出一分钱;官督商办企业的实权由官府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和提调等掌握,入股商民处于只有义务并无权利的地位;
不出钱,不承担风险;这样的"官督商办"路子能够走多远?后来慢慢才改成了"官商合办"或者说"商办" 。
"官督商办"对清朝有带来哪些改变呢这种模式最后直接导致了清朝的灭亡!
想必熟悉那一段历史的朋友都听说过"保路运动"吧?
保路运动又称铁路风潮 。1910年(宣统二年) , 英法德美四国银行财团逼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此时,四川修筑铁路的股东 , 不仅来自绅士、商人、地主,还有农民 , 而且农民购买的股份占很大比例;
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 , 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民间资本的投入,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尤其是广大城乡劳动人民的反对,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 。
清政府为了镇压革命,不惜丧失国家主权,将铁路收归国有,且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迅速向全国蔓延扩散,成了"辛亥革命"的前奏曲,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十一章 官督商办中什么占主导地位】官督商办”的私人企业是因为朝廷没钱,官办企业管理落后等因素催生出的产物 , 这必然会导致清政府损失部分利益,所以清政府对于“官督商办”企业的态度一直摇摆不定,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产权上,在朝中 , 有不少官员一直把“官督商办”企业视为国有资产,不赞同私人积累资本,而也有一部分官员非常鼓励发展私人资产 , 认为西方各国之所以国富民强 , 正是因为民间资本也占了很大比例,朝廷不应该遏制私人资本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