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杨绛先生说的 , 是她翻译的作品里的一句话 。
这首诗叫《生与死》 , 作者叫瓦特·兰德 , 英国诗人 , 此诗作于1850年,当时诗人已经75高龄了 , 这句话更像是这位诗人自身的写照 。
因为瓦特·兰德在世的时候,写了很多散文 , 诗等文学作品,但是并没有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他很多作品也没有出版 , 为人也比较急躁,得罪了很多人 。
![杨绛我和任何人都不争,和任何人](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0/0IJ635C-0.jpg)
文章插图
当然 , 杨绛先生应该也是很喜欢这首诗的 , 她在散文集《杂忆与杂写》的自序里特意引述此诗,表达她的一种心境,这本散文集的出版时间是1991年 , 当时杨绛先生已经80岁了 。
![杨绛我和任何人都不争,和任何人](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0/0IJCG2-1.jpg)
文章插图
《生与死》原文:
I strove with none
for none was worth my strife
Nature I loved, and next to Nature, Art
I warm’d both hands before the fire of Life
It sinks
I am ready to depart
杨绛先生的译文: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杨绛先生还有一篇散文《隐身衣》,其中有一段话可以作为此诗的注解:
我爱读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企慕庄子所谓“陆沉” 。
社会可以比作“蛇阱”,但“蛇阱”之上,天空还有飞鸟;“蛇阱”之旁 , 池沼里也有游鱼 。
古往今来,自有人避开“蛇阱”而“藏身”或“陆沉” 。
消失于众人之中 , 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如细小的野花隐藏在草丛里,不求“勿忘我”,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 , 得其所哉 。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 , 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
这就是传说中的上善若水 , 大智若愚
【杨绛我和任何人都不争,和任何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请看下图!
![杨绛我和任何人都不争,和任何人](http://img.ningxialong.com/230520/0IJA260-2.jpg)
文章插图
- 分手后先做朋友有戏吗 想要复合的话就不能放过任何机会
- 女强人可以拥有任何她想要的男人 女强人适合怎样的男人
- 爱情和婚姻是两码事,婚姻和爱情是两码事
- 老婆不让我和兄弟来往 我左右为难怎么办
- 我和红颜知己结婚了 学生时期的我为何那么傻
- 结婚多年我和老公矛盾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他无法驾驭我
- 我和堂弟表弟有多少血缘关系
- 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 高祖斩白蛇而起义
- 八十年代冬天的农村
- 能为了爱情抛弃孩子吗 男友不接受我和前夫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