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何为合纵连横 张仪的连横和范雎的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与合纵连横的区别在于,所处的时代背景,所奉行的价值观以及战略目的都有所不同 。对于“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张仪,他的成功离不开异于常人的天赋和个人的努力 , 鬼谷子的教导,时代的造化以及秦王的信任和支持 , 更重要的是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秦国作为外交后盾 。

请解释何为合纵连横 张仪的连横和范雎的远交近攻

文章插图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虽手无缚鸡之力,但却能以口舌之利而剩百万之兵,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纵横家 。所谓纵横家,即合纵家与连横家 。合纵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公孙衍,他们主张山东六国结盟抗秦,在地理上呈现出纵向分布 。连横家代表人物是张仪,他主张秦国和山东诸国结盟,以打破合纵伐秦的结盟关系,而这种结盟关系在地理上呈现横向分布 。而秦昭襄王时期,出现了另一种结盟关系——远交近攻 。秦昭襄王的谋臣范雎主张远交近攻 , 就是秦国与不接壤或有共同利益的山东诸国结盟,迫使他们对于秦国吞并诸国坐视不管 , 从而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
合纵连横和远交近攻有哪些不同点呢?
  • 首先,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所处时代背景有所不同
春秋战国时期 , 随着周天子地位的衰微 , 诸侯国之间的邦交先后出现三次悄然变化;春秋时期,周天子逐渐衰落,成为诸侯之间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扩大自身领土,提升自身地位,以周天子名义蚕食鲸吞弱小的诸侯国,这样的现象叫做“尊王攘夷” 。
请解释何为合纵连横 张仪的连横和范雎的远交近攻

文章插图

战国中期,周天子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已沦为被某些强国胁迫的对象 。周天子之名已不能成为列国攻伐的借口,另一种诸侯邦交模式正在酝酿 。诸侯国在你征我伐间,结合各国间的地缘关系,形成了全新的邦交模式——合纵连横 。
战国晚期,战国七雄已经从多极化向双极化 , 甚至是单极化迈进,统一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 。在此之时,战国中最强大的秦国奉行远交近攻的邦交和战争策略,以求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 。
因此,无论是“尊王攘夷”“合纵连横”还是“远交近攻”,都是春秋战国在不同的阶段,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
  • 其二,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奉行的价值观不同

请解释何为合纵连横 张仪的连横和范雎的远交近攻

文章插图

合纵连横和远交近攻,奉行的价值观有着明显的区别 。我认为,合纵连横以“重道明德”为主要价值观,因此战国时期经常会出现某些君主背信忘义而遭到攻伐的事情 。例如 , 战国七雄之中的齐国,因为灭了宋国而遭到五国伐齐,酿成国破君亡的下场 。远交近攻的价值观是以“统一”为导向,为的就是能够吞并其他诸侯国 。所以战国晚期 , 秦国攻打其他诸侯国往往没有相对合理的理由,他的目的就是夺其城,灭其国 。
  • 其三,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战略目的不同
我认为,合纵连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诸侯之间的相互制约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迅速崛起,引得山东六国惴惴不安,因此时常挑起合纵攻秦以制约秦国的发展 。而秦国任用张仪,以连横之策打破合纵,就是为了制约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联盟关系 。我认为,远交近攻是与时俱进的合纵连横 。它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上的分布 , 而是将地理位置充分地和国家利益挂钩 , 以至于非秦之邻皆是友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