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课程》
见诸笔墨 | 达于心灵
不可一日无此君
文化核心 | 中国书法 | 最高艺术
神品 | 外柔内刚:集众碑之美 , 结体活泼自多姿
北魏正书拓本《崔敬邕墓志》 , 全称《魏故持节龙骧将军督营州诸军事营州刺史征虏将军太史大夫临青男崔公之墓志铭》 。 北魏正书石刻 。 熙平二年刻 。 清康熙十八年出土于安平 , 不久即毁 。
此墓志 , 用笔外柔内刚 , 结体活泼 , 风格妍丽多姿 。 《海日楼札丛》评称:“此志用笔略近《李超》 , 尚不及《刁惠公》之茂密……清润外复与《司马景和妻》相近 。 ”
北魏的书法传承着汉晋书风 , 依托于共同的民族文化背景 , 并融入本民族的精神内涵与审美取向 , 最终形成一种刚毅、质朴、劲健、豪迈的书风 。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南北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 , 二曰气象浑穆 , 三曰笔法跳跃 , 四曰点画峻厚 , 五曰意态奇逸 , 六曰精神飞动 , 七曰兴趣酣足 , 八曰骨法洞达 , 九曰结构天成 , 十曰血肉丰美 。 ”
当代魏碑第一人孙伯翔先生专注于北碑 。 其提出了许多精彩观点:
“品酒醇醨迥异 , 学书碑帖无町” 。 著世的名碑、名帖皆为传世之瑰宝 , 永取不竭 , 后学者可任其所爱择而学之 。 循序而进 , 由古而寻我 , 千万不要重碑而轻帖 , 也不要扬帖而抑碑 。
学书当学法 , 学法当从古入 , 这个道理似乎都承认是源流之理 , 毋庸置疑 。 我们讲的从古入手 , 强调以名碑、名帖来作为法则深学 , 不是任何一种都可作为法源 , 比如无名的或以刀代笔的小墓志、小造像、刑徒砖以及竹简、木简 , 一般的写经等等 。 只能取意 , 悟其天趣 , 不能做法 。 学隶书的只取汉简为法 , 不临礼器、曹全、张迁诸名碑;学魏碑的只把重点放在以刀代笔的小石刻 , 不以张猛龙、始平公、张黑女、郑文公、论经书诗为宗 , 虽是学古 , 却是歧途 。
学书多源流之分 , 我们当以学源为主 , 先人的流可以兼取 , 但不能本末倒置 。 就碑学而论 , 清代中叶 , 碑学大兴 , 造就了如邓石如、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等诸多巨匠 , 他们的成功目标是经源头而取 , 辟成自己的流派 , 各自成宗 。 我们也应该像他们那样 , 当从源头起 , 有为之士再辟流 , 如果学魏碑只取赵之谦或康有为 , 学隶书的以邓石如为法 , 舍其源 , 学其流不是上乘之见 。
书艺之妙 , 皆在于思 , 线多了的字要着眼于点 , 点多了的字要着眼于线 。 执笔于手 , 巧悟于心 。
北朝书法艺术的形成是多元素的 , 是汉文化与鲜卑文化的融合 , 是外夷文化冲击华夏本位文化的结晶 。 北朝书法堪称由夷变夏而复归夏的“勇士” , 这“勇士”的遗风影响着唐宋 , 慕外文化意识又充实了本体文化的正宗 , 北魏书法由隶而始 , 入楷而终 。
北魏正书拓本《崔敬邕墓志》超清欣赏版本一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本文图片
- |颜真卿行书《刘中使帖》,首屈一指的神品!
- |神品|书道改革旗手:有力量,又有姿态,是他行草书的主调
- 董其昌|神品|大师董其昌:高秀圆润之致,每于若不经意处,丰神独绝?
- 朴厚洞达|神品|朴厚洞达:此碑开《张黑女墓志》先河
- |神品|晚年力作:米芾此帖如悬崖之松,苍老而瘦劲
- 启功|罕见著名书法大家启功草书,外柔内刚,自然洒脱
- |神品|罕见私藏:他铮铮铁骨,经摺装草书《千字文》也与众不同
- |神品|傲骨笔法:他的行草书,如老树著花,披美缤纷
- 隶书|神品|继往开来:他是书画大师吴昌硕的老师,用草法写隶书而被称作“杨隶”
- |神品|1800万元:启功说值得!展之咏之叹之,终日忘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