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良的戏画人生:从小痴迷戏曲,一生以戏入画

|关良的戏画人生:从小痴迷戏曲,一生以戏入画
本文图片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线上服务陆续上新 , 推出“艺起看”、“艺起学”、“艺起游”三大板块 , 多平台呈现丰富内容 , 开启云端艺术之旅 。
“名家名作”是“艺起看”的特别策划栏目 , 梳理馆藏名家珍品 , 分享名家们的艺术生涯与艺术成就 , 呈现丰富的艺术大餐 。 近期推出的名家关良 , 他的戏画人生堪称“大巧若拙 , 极简传神” 。
关良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中最早将西方现代派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水墨画 , 并创造出别具一格戏剧人物的画家 。 “富东方情调 , 达到不可模仿的曼妙高浑的境界;首创的戏曲人物画 , 抒情写意 , 发掘民族艺术精魂 , 格局博大 , 动静相生 , 令人百看不厌 , 久而弥新 。 ”刘海粟曾这样评价关良艺术成就 。
|关良的戏画人生:从小痴迷戏曲,一生以戏入画
本文图片

1980年 , 关良在创作《太白醉酒》
以戏入画:与戏结缘的人生
11岁至16岁期间 , 关良在英国圣公会的金陵中学学习时 , 就常去附近的戏院听戏 。 母亲禁止他去看戏 , 他便有烦躁不安、怅然若失之感 。
对关良而言 , 戏曲不仅是绘画创作的重要素材 , 而且也是自幼养成的一种嗜好、生活方式 。
从小痴迷戏曲的关良并未在为何画戏这一问题上思索过多 , 而是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 这一画 , 就是一生 。
关良的戏曲人物画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 。 1923年 , 关良从日本学成 , 回到上海 , 先后在神州女学、上海美专、广州美术学校、武昌艺专等校任教 , 同时也开始了艺术创作的自我探索 。 空余时间 , 关良沉迷于看戏 , 并带上速写本随兴记录戏中人物的音容笑貌、神情姿态 。正因这份痴迷 , 他才能用简拙质朴的线条 , 画出一个个灵活精巧的戏曲场景 。
|关良的戏画人生:从小痴迷戏曲,一生以戏入画
本文图片

《捉放曹·宿店》关良
20世纪30年代 , 随着对艺术认识的深入 , 关良已不满足于速写式的随兴而作 , 戏曲人物画开始成为一种偏爱 。 1935年 , 在尧伯麟的介绍下 , 关良利用暑假学戏 ,两个月里每日吊嗓子 , 熟悉各种唱腔 , 甚至学会了全本《捉放曹》 。
通过学戏 , 关良完成了从戏迷到票友的转变 , 深入了解了京剧不同行当的特色与表演技巧 , 以及演员表演的各种特点等 , 这让关良从相对专业的角度认识到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 , 也增加了其创作的艺术积累 。 这一时期 , 关良开始大量创作戏曲人物画 , 潘金莲、王熙凤、孙悟空、李逵、 张飞等戏中人物都在其笔下得以生动展示 。
关良对戏曲的热爱帮助他全面提升了绘画创作的层次: 一方面 , 从理性上厘清了戏目剧情、场次、人物之间的关系及其性格特征; 另一方面 , 从情感上体悟了戏曲人物的精神气质 , 从而使画中人物与观者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 。所以 , 关良笔下的戏曲人物不是一种样式或一个符号 , 而是源自生活中情感的浸润和流淌 , 看似平淡 , 却自有动人的力量 。
以画品戏:关良戏曲画的特色
【|关良的戏画人生:从小痴迷戏曲,一生以戏入画】关良虽痴迷戏曲 , 却从未用戏曲的表现方法来限制或取代绘画艺术的本质特征 。
随着时间的流逝 , 他对西方现代艺术图式的借鉴慢慢淡化 , 而对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钻研却愈发深入 , 逐渐形成了其戏曲人物画的独有意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