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钟表之前古代如何掌握时间


没有钟表之前古代如何掌握时间

文章插图
(陶寺观象台)
1500年后不久,德国锁匠亨莱因发明第一只机械表之前,不论中外,也不论皇亲贵戚或百姓,都没“表”可看 。
实际上,即使钟表传入中国后 , 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老百姓 , 特别是农村的普通民众,仍然无“表”可看 。
如果家里有八九十岁的老人 , 问问他们就可知道了 。
没有钟表之前古代如何掌握时间

文章插图
古代对于居住于城市的占比不多的老百姓来说 ,  “更鼓”,是“了解” 夜间“时辰”的主要方式 。
乡间的百姓 , “鸡鸣狗叫”,是确定时间节点的很重要方法 。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咏鸡鸣》打油诗 。
其曰:“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 。”
据说,这是他登基当天所作,看似粗俗,但充满霸气 。
朱重八小时候家境贫穷,为地主放过牛,自然及了解乡村生活 。也可知 , “鸡叫”对于农民来说多么具有“标志意义” 。
没有钟表之前古代如何掌握时间

文章插图
古代居于乡村的人们,“时令”最关键,而“时辰”却并不那么重要 。
所以,先秦民谣《击壤歌》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 ,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名相魏征很不以为然 , 为了吹捧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宫醴泉铭》中说:“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靡谢天功,安知帝力?”他的意思是,“大道无名,上德不德,玄功潜运,几深莫测”,在位皇上功德不可限量 。
不过,盛唐的农民依然“日出而作 , 日入而息”——太阳的出没,是劳作与休憩的“钟表” 。
没有钟表之前古代如何掌握时间

文章插图
(江苏仪征出土东汉铜圭表复原图)
甲骨文中,已经有“晨”字 。下面的“辰”,是割稻麦菽粟的“贝镰” , 上面是“日”字 。这说明,自有汉字始,表示日出的清晨,就与农耕联系在了一起 。
还有一个汉字“旦” , 是太阳跃出地平线之象形 。
俗语说,“日上竿头” 。成语叫“竿头日上” 。有人说,这与《秉烛谈》记载的宋时招贤大师有关 。其实不然,这应该是中国古人经过几千年总结出来的一个“计时节点” 。
“竿” , 不是寻常的木竿、竹竿,而是远古和上古先民“立杆侧影”的“表杆(竿)”,亦称“周髀” 。
没有钟表之前古代如何掌握时间

文章插图
记录先秦天文和数学成就的重要著作《周髀算经》载:“容方曰:‘周髀者何?’陈子曰:‘古时天子治国,此数望之从周,故曰周髀 。髀者,表也 。’”“周髀长八尺,勾之损益寸千里” 。
最早的古人,一定是以自己的身体测量太阳影子之变化的 。用人的腿骨“髀”来表示侧影之“竿” 。人“身高八尺”,所以,“表杆”亦“八尺” 。
东周的“尺”,约23厘米左右 。
由此看,“日上竿头”,就是从地面望去,太阳升至“八尺” 左右的高度 。这个时间,相当于现在的八点钟左右 。
没有钟表之前古代如何掌握时间

文章插图
“日上三竿”,语出《南齐书.天文志》,是说太阳升至三个“表杆”之高 。这大约在上午十点钟左右 。古诗有云:“日上三竿风露消”,太阳照射之下,露水褪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