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在夏天的夜晚,出去看石头生长丨周末读诗( 三 )


灵石崇拜普遍存在于古代不同民族的文化信仰中 , 古人将石头看作力量、生命、永恒和信义的象征 。 不仅《红楼梦》以灵石为叙事者 , 《西游记》里的主角孙悟空亦是东海神州花果山上一仙石孕育而成 , 而《水浒传》的第一回便出现一块青石板 , 所镇的就是龙虎山下一百零八个魔君 , 即后来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 。
曹雪芹故意将自己的作者身份隐去 , 而请石头作为叙事者 , 又让其幻形入世化为故事的主人公 , 聪慧的读者都能明白 , 灵石、宝玉、作者 , 实为一体 。 上面这首《题自画石》便可明示 , 曹雪芹画了一块石头 , 等同于他的精神写照 , 并为其题诗 。
爱石自不必说 , 对着石头 , 他自然想到太古 。 “溯源应太古 , 堕世又何年?”大概自有天地 , 便有此石 , 堕世就是来到人间 , 不知是何年月 。 “有志归完璞 , 无才去补天 。 不求邀众赏 , 潇洒做顽仙 。 ”这四句不是写石 , 是以石自喻 , 写他自己了 。 无才去补天 , 不是忏悔语 , 实乃愤激之辞 , 此天不是苍天 , 也不是封建社会所谓的“天” , 而是民族生命力延续之“天” 。
《红楼梦》第一回的石上偈曰:“无才可去补苍天 , 枉入红尘若许年 。 此系身前身后事 , 倩谁记去作奇传?”不论此偈 , 还是题画诗 , 都能看出曹雪芹精神上的失落 。 而从他对社会问题的揭示 , 以及对生命自由的书写来看 , 小说其实已具有了“补天”的意义 。
想想我手中这块青石 , 在我之前 , 不知它经历过什么 , 到过哪些地方 , 我又将携它前往何方 , 如果丢掉 , 它会被谁拾起 , 或在某个角落呆着 , 不管怎样 , 我们终将分离 , 各归各的去处 。
石能否化为人 , 人能否化为石?想象这些可能 , 远比草率回答更为重要 。 想象力就是创造力 , 如果诸相非相 , 万法皆幻 , 那么想象在本质上就等同于现实 。 维特根斯坦在《最后的哲学笔记》中写道:“没有相信奇迹的能力 , 不在于一个人不相信离奇之事 , 而在于他无法从中看到多于离奇之事的东西 。 相信奇迹的人则将离奇之事视作破入另一世界的门径 , 视作更高存在者的探言 。 ”
作者/三书
编辑/张进 何安安
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