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和苏联改革对根本原因比


苏联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和苏联改革对根本原因比

文章插图


80-90年代,中苏两国同时开始改革,但改革的结果是中国经济腾飞,发展迅速 , 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 , 而苏联则因改革导致的动荡走向了解体 。30年来,很多人试图总结苏联改革的教训,一个普遍的观点是,苏联没有像中国一样采取先经济后政治的道路 , 而是一开始就采取激进的政治改革,最终断送了社会主义事业 。


这种看法有一定道路 , 但显然忽视了中苏两国基础条件的不同 , 并不是说国家实力越强就越容易改革,更多的情况是旧时代的胜利者往往成为新时代的失败者,19世纪中期,很多观察家预测大清能比日本更加迅速的改革,但事实却是日本迅速完成了明治维新 , 而大清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都惨遭失败 。船大难调头是一个被反复验证的真理,在80年代,苏联是那艘更难调头的大船 。
1
苏联的经济改革缺乏空间
总的来说,苏联改革与中国相比差在三个方面 。


一是苏联的计划经济过于完善,已经失去了改革的空间 。苏联的城市化达到了70%以上,城市内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大部分人早已习惯了计划经济的生活,即使在农村,苏联也普及了集体农庄 , 农民早就不是一小二私的自耕农,而是领着国家薪水的农业工人 。


相比之下,中国70年代的计划经济发展还不完善,仅在城市地区拥有一些国有企业,广大农村仍存在商品经济的成分 。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始于农村,是小岗村农民的手印和年广久的瓜子铺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边缘到核心的过程,更加多样的经济成分让中国可以选择从相对容易的地方入手,比如改革开放最先搞得就是包产到户,之后是允许个体户,然后才搞价格闯关,90年代中期才开始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 。


【苏联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和苏联改革对根本原因比】换句话说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摸着石头过河有着独特的国情基础 。相比之下,苏联的经济改革就缺乏空间 。


很多人说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过于激进,其实戈尔巴乔夫一开始也搞过经济改革,但是由于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过于完善 , 他几乎无从下手,没有体制外的力量可以利用,最终只能寄希望于政治改革 。
2
苏联缺乏有魄力的领导人
除了改革的物质基础,领导人的作用也很关键,邓小平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发挥了核心作用,邓小平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既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 , 实施改革开放,也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最关键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在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经济改革 。


纵观改革开放,邓小平始终在左右两股势力之间平衡,既防左也防右 。邓小平提出:“市场和计划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有市场,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计划,关键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的思路有效的驳斥了左倾教条主义 , 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但邓小平同样坚定的防右,邓小平鲜明的提出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化,保障了中国的政治稳定 。


90年代初苏东剧变 , 在疑虑和保守的浪潮下,邓小平又通过南巡讲话为全国定调,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


邓小平秉持着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始终把握着大局,摸着石头过河,渐进式改革是在邓小平的主持下平稳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