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曹魏出动15万大军 , 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 。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 。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率军4万,迎击向东兴进攻的魏军 。魏军战败 。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 。史称“东兴之战” 。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
经过
四征献策
镇东将军诸葛诞对司马师说:“如今趁着吴国深入内地侵略,可以派王昶逼取江陵,派丘俭攻向武昌,以羁绊住吴国上游的兵力 , 然后挑选精锐兵力进攻其两城 , 等到他们救兵赶到 , 我们已大获全胜了 。”
当时征南大将军王昶、征东将军胡遵、征南将军毌丘俭等人各自都献了征伐吴国的计策 。朝廷因三位将领计策不同,于是下诏征询尚书傅嘏的意见 。

中行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文章插图
傅嘏回答说:“献计者有人主张乘船直接渡江,横行于江南;有人主张分四路同时进攻,攻占其城垒;也有人主张屯兵边境,平时耕作土地,然后乘其内乱之机发动进攻;这的确都是攻取敌国的常用之计 。但是自从我们训练集结伐吴部队以来,前后已有三年,敌人早已知晓,已经不是一支可以出其不意进行偷袭的军队了 。吴国与我为敌,将近六十年了,这期间他们君臣团结 , 同甘苦共患难 , 最近又丧其统帅,君臣上下心存忧惧危难,加强戒备,假使他们下令在重要渡口排列战船,加固城池占据险要,那么我们横行大江之上的计策,恐怕就难以奏效了 。如今边境的守军,与敌军相隔甚远,敌军设置的观察联络哨所,又数量众多戒守严密,我们的间谍不能进入 , 得不到任何消息 。如果军队没有耳目消息,侦察不够详密,却冒然发重兵以面临巨大的危险 , 这就是怀着侥幸心理以邀取成功 , 企图先战而后求取胜利,这不是保全军队的良策 。只有屯兵边境的计策最为完备牢靠;可以先命令王昶、胡遵选择地方驻扎在形势险要之地 , 审察他们的安排布置,命令三方面同时进驻守地 。第一 , 要夺取肥沃的土地,让敌人退回到贫瘠的土地 。第二 , 兵士到百姓中间,不许欺压劫掠 。第三,在附近区域实行招抚怀柔政策,使投降归附之人每天来到 。第四,从远处开始设置侦察联络哨,使间谍不能过来 。第五,敌兵退守之后,侦察联络哨必然不能深入,耕作土地也不容易开展 。第六,军队就地食用积储的粮食,不用分出兵力运输 。第七 , 敌军内部矛盾混乱情况可以及时得到消息,能迅速作出征讨突袭的决断 。以上七个方面,是军事行动的当务之急 。不掌握这些,敌军就会独占便利的资财;掌握这些 , 利益就会归于我国,所以不可以不明察 。两军营垒相互逼近 , 两军的阵势也已经相互明了 , 智慧勇敢得以施展,各种巧拙之计也得以运用 , 施展谋略能了解其得失 , 相互较量也能知道长短优劣,敌军情况的真伪,将向哪里藏匿?以小敌大,就会劳役频繁国力衰竭;以贫敌富,就会加重税敛财力匮乏 。因此兵法说:‘敌人安逸能使之烦劳,敌人饱足能使之饥饿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司马师不采纳这个意见 。
中行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文章插图
东兴大战
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司马师下令王昶等三路兵马袭击吴国 。十二月,王昶进攻南郡,丘俭进攻武昌,胡遵、诸葛诞率七万大军攻打东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