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杨贵妃的袜子为什么多次被人写进诗中?

说到杨贵妃大家都知道 , 杨贵妃是当时唐朝的一位妃子,据说杨贵妃很受当时皇帝的喜欢 , 唐太宗为了杨贵妃什么都愿意做,关于杨贵妃和唐太宗的故事还是有很多的,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是杨贵妃的袜子,说到袜子其实大家都知道,袜子是最常见不过的一种东西了 。袜子是每个每天都要穿的,为什么当时的杨贵妃的袜子那么多人喜欢 。甚至写进诗中呢?具体的一起来看看!

唐朝时期杨贵妃的袜子为什么多次被人写进诗中?

文章插图
美女的袜子是很高雅的东西,千百年来 , 文人骚客对美女的袜子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 。
最早让美女袜子进入美文的是东汉张衡,就是那个发明地动仪的家伙 。张衡在《南都赋》中有一句“罗袜蹑蹀而容兴”,美女穿着袜子,走得聘聘婷婷,那叫一个美 。
关于美女袜子的描写,最著名的当属三国时的曹植 , 这个“七步成诗”的大才子在著名的篇章《洛神赋》中写道:“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
之后 , 美女的袜子在诸多诗篇中反复出现,无论是李白的“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还是王维的“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 , 骚气十足 。
才子皇帝李隆基也有一首关于杨贵妃袜子的诗篇 。
这首诗叫做《妃子所遗罗袜铭》,原文如下——
“罗袜罗袜 , 香尘生不绝 。细细圆圆,地下得琼钩 。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 。又如脱履露纤圆 , 恰似同衾见时节 。方知清梦事非虚,暗引相思几时歇?”
这是一首睹物思人的作品,“物”就是杨贵妃的袜子,“人”就是“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 。
唐朝时期杨贵妃的袜子为什么多次被人写进诗中?

文章插图
唐天宝十四年 , 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仓惶西逃,在马嵬驿这个地方,“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为了安定军心,唐玄宗无奈丢卒保帅,诛杀背上祸国殃民黑锅的杨贵妃,“君王掩面救不得”,“宛转蛾眉马前死” 。
据《玄宗遗录》载,“高力士于妃子临刑,遗一袜取而怀之 。”后来,李隆基日夜思念自己的女人,梦中得知杨贵妃留下了一只袜子,第二天询问高力士“妃子受祸时遗一袜,汝收乎?”高力士把这只袜子交给了唐玄宗,唐玄宗睹物思人,写下了《妃子所遗罗袜铭》 。
关于杨贵妃的这只袜子,还有另一种说法,记载在《唐国史补》中 。
“玄宗幸蜀 , 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 。马嵬店媪收得锦靿一只 。相传过客每一借翫,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 。”
“锦靿(yào)”就是高腰锦袜 , 相当于现在的短筒袜 。
杨贵妃死的时候“花钿委地无人收”,但其实,马嵬坡客店的一个有心的老太太捡到并收藏了杨贵妃的一只短筒袜 。老太太把这只袜子作为珍稀之物 , 供前来凭吊的游客观赏,每次收取百钱,观者络绎不绝,老太婆靠这只“摇钱袜”发财致富 。
证据还有不少 。
唐代刘禹锡的《马嵬行》写道“履綦无复有 , 文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陵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
唐朝时期杨贵妃的袜子为什么多次被人写进诗中?

文章插图
杨贵妃的袜子,被人反复不断入诗成文 。
宋代曾原一写过《赋杨妃韈》、元代杨维桢写过《杨妃袜》,宋代李昉的《太平广记》中也有《杨妃袜》一则记载 。
说法虽然不同,但杨贵妃死后留下一只袜子,似乎还是可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