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又没有望远镜,他们是怎样观察天象的?

提到望远镜 , 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小的时候觉得新奇,没见过,如果能够得到一副望远镜,心里都是十分开心的 。然而事实上,从很早开始,国外就出现了专门观察天象的望远镜 , 经过技术的发展 , 一代比一代更精细 。可是 , 我国古人也曾经“夜观天象” , 但我们都知道 , 他们可没有什么望远镜,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去观察呢?

古人又没有望远镜,他们是怎样观察天象的?

文章插图
古人对于天象是十分尊敬的,皇帝乃是“天子”,“天”很神秘 , 越是神秘越是难测,古人非常多的一些活动都需要通过天象来看看是否合适,比如外出打仗、建一些大型工程、各种仪式等 , 尤其还需要祭天,因此,天象对于古人来说 , 是至关重要的 。
但是,看天也是一个专业活,不是人人都能看得懂的 , 所以,必须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选拔专业人才 , 比如秦汉时期的太史令,唐朝的太史局、司天台、浑天监,宋辽金元的司天监 , 明清的钦天监 。
只是,这也不是随便看随便说的,一定要有一个理论依据 , 这就牵扯到古人对于星象的解读了 。长期的观察和积累,让古人对于天象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将天空划分为四块 , 这四块每一块都有一个名字,经常读一些奇幻小说的朋友一定听说过,就是东方青龙 , 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 。不仅如此,这四块每一块又被划分成了七宿 , 合起来就是二十八星宿 。
古人又没有望远镜,他们是怎样观察天象的?

文章插图
这二十八星宿分别是: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通过不同的天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一些预测 。当然了,这样的预测在今天看来其实并没有科学依据 , 最明确的一次就是秦朝时期的“荧惑守心”,而第二年,秦始皇就驾崩了 。只是在我们看来,这也只是一种巧合罢了 。
那么,古人又是怎么看到这些星象呢?白天当然是看不到的 , 可是即便在晚上,我们抬起头,也未必就能看到什么,难道说古人的视力比我们好这么多吗?其实不然,虽说古代并不像现在这样,一个城市到了晚上就会亮起灯,而且彻夜不熄,空气也好没什么环境污染 , 但是毕竟相隔那么远,直接用眼睛去看,还是相当费劲的 。
历史上,一共有两个星图是非常完整的 , 一个是古希腊星图,也就是现在经常提到的星座,另一个就是中国古代的星图,现代的天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一起对其进行了分析还原,结合历史文献,发现我国古代从上古时期就已经开始观察天象了,也许是那个时候的人们不像后来那样,每天事情并不多,所以他们就指着天上看到的东西自己画 , 还一个一个的给星星取了名字 。
古人又没有望远镜,他们是怎样观察天象的?

文章插图
到了三国时期,一个名叫陈卓的学者对星宫进行了整理和统一,晋国建立之后 , 他担任晋国太史令,绘制成了总括甘氏、石氏、巫咸氏三家星官的全天星图,还撰写了很多占星学的著作,例如《天文集占》《四方宿占》《天官星占》等 。他综合了三家源于战国或者秦汉时期的天文学星官,整合出来的全天星官系统包含了283官、1464颗恒星 , 这个系统是相对完整的,只可惜原著已经失散,现代所依据的都是后代的作品,不可谓不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