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边疆守卫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二 )


此外,整理天田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天田是烽燧周围铺好的沙地,每天都要用耙子搂平 。根据天田中留下的足迹,来判断是否有敌人入侵以及追踪敌踪等 。一旦发现己方有人叛逃出境,也要马上追捕 。由于夜里人的视野受限,每座烽隧养了至少两条军犬警戒敌军和盗贼 。除了警戒之外,燧卒还要制作箭靶,收集并堆积马草,堆积烽燧燃料等繁重任务 。每日需要完成日作簿,总结一日的工作 。
虽然烽火台传令有速度上的保证 , 但优点和缺点一样明显 , 对于戍卒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首先 , 烽火信号的应变能力很弱 。用一套应变能力很弱的系统防范机动灵活的匈奴人其实很力不从心 。胡骑多人、多批次、多地点地攻击 , 很容易使使烽火信号出现混乱 , 让短时间内收到多条信号的指挥者难以判断敌人的进攻方向 。其次 , 公开的传播信号是可以被敌人破译的 。而且 , 匈奴会有意识地选择风雨天气进攻,因为旗鼓和烽烟都难以在恶劣气候里施展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汉军烽燧间只能用骑卒传信,效率低而且容易被敌军截获 。

古代边疆守卫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文章插图
治安
虽然《汉书》把河西走廊描绘成了少盗贼的模范郡县,但实际上这里是汉代的狂野西部,治安状况并不乐观 。由于河西地形复杂,法外之徒容易藏匿 。而且华夷杂处,本地人沾染胡气,民风彪悍,勇武好斗 。一些羌人与匈奴人降也是降而复叛 。因为地广人?。?治安力量有限,内地的游侠 , 杀人犯多选择藏匿于此 。或者遁入戎狄 , 或者聚啸为盗 。
汉代法律明文规定有的刑罚可以用钱赎买或者用戍边抵罪 , 所以很多有人命在身者被大量发到此地 。这些戍边者本来就不是孝子慈孙 , 再加上汉代民间尚武、持兵的风气盛行,所以军民间械斗伤亡在当时是家常便饭 。一些因畏惧军法惩戒或不堪重负、压力甚大的士卒,也会裹挟武器财产出逃,成为乱军盗贼 。所以这里不仅是对外最前沿,更是国内治安的最后界线 。
文娱与休闲
河西士兵为了排遣乡愁与压力,也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 。比如有训练性质的秋射,这既是一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竞技、娱乐的意义 。而且成绩好的还会得到奖励 。从简文中可以看出,参加秋射比赛的将士们每人发矢十二,以中六矢为标准 。过六矢,则每矢赐劳十五日 。这里的劳不是体力劳动,而是计算服役功勋的单位 。大约四年的劳可以积累成一功 , 功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论功升进了 。
古代边疆守卫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文章插图
如果还想立功免罚 , 汉军将士还要具备基本的读写算术技能 , 来记牢军令和烽火使用守则 。除了要练字,边军还要用烽火传令 。为了熟练操作这套编码系统,战士们还要练习背诵九九诀和天干地支,锻炼基本的计算能力、记忆力、反应力 。汉军战士们学习的版本与我们记背的口诀表并无二致 。比九九诀更重要的是《烽火品约》:品是整个汉朝边军通用的烽火条例,约则是各地自己的规定 。
居延简中就有很多关于士卒记背烽火品约的记载,长官还要定期检查 。那些未读或不够熟练者会受到责罚乃至罢免 。比如某个队长误读了烽火,就会导致候长连坐被贬 。如此严重的处罚 , 促使将士们主动去读书识字 , 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中低级官吏想要升迁,就必须学习律令和经书,提高文化修养 。因为能书会计、颇知律令是公务人员的必备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