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让巧手艺实现致富梦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让巧手艺实现致富梦
本文图片

图为2022年“中国旅游日”呼和浩特分会场 , 贺春梅现场教授游客捏面塑 。张玮 摄
编者按:
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中国人 , 都是最美的奋斗者 。 也正是因为亿万奋斗者 , 才有了今日之中国 。 十年 , 致敬每一个奋斗的你 。 让我们一起 , 踔厉奋发新时代 , 笃行不怠向未来 。
中新网呼和浩特5月23日电 题:“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让巧手艺实现致富梦
中新网采访人员 张玮
“小鸡、小兔、毛毛虫……大概六七岁的时候 , 奶奶帮村里办喜事的人家捏面塑 , 我就坐在她身边跟着学 。 ”贺春梅从有记忆起 , 就与奶奶和面塑分不开 。
天气转暖 , 万物生长 。 不久前获评清水河面塑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贺春梅 , 这几天不断往返于市区和村子里 , 她要将村里的妇女都招呼起来 , 集中培训面塑制作技艺 , 形成产业链 , 让面塑文化传承下去 , 也能用这门儿巧手艺振兴村里的致富梦 。
史料记载 , 中国的面塑艺术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 ,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 , 早已成为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 就捏制风格来说 , 黄河流域的面塑古朴、豪放、深厚;而长江流域的则细致、优美、精巧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让巧手艺实现致富梦
本文图片

图为贺春梅展示面塑制作技艺 。张玮 摄
1982年 , 贺春梅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宏河镇高茂泉窑村 , 从小成长在黄河岸边的她 , 传承了太姥姥和奶奶的面塑手艺 , 如今年纪轻轻的她 , 已是做了30多年面塑的“老手艺人” 。
在贺春梅的记忆深处 , 每逢周村乡亲们给孩子过生日、圆锁 , 奶奶就会受邀领着她去就给人家捏面锁、十二生肖、九石榴一佛手等面塑 。
耳濡目染中 , 贺春梅爱上了面塑 。 “那时候白面奇缺 , 奶奶就出外掏红胶泥 , 用水和好 , 让我捏动物 。 ”
有时为了捏好一条尾巴或者是一个耳朵 , 奶奶会不断手把手地教贺春梅 , 直至她学会为止 。
“村子里的面塑文化流传的时间更久一些 。 清明节捏寒燕、中元节捏面人 , 甚至娶媳妇、孩子过满月、12岁圆锁都离不开面塑‘捧场’ , 讨个吉利 。 ”时至今日 , 在贺春梅的老家 , 这项民俗文化仍较完整地保存着 。
面塑技艺看似简单 , 其实是一门儿“争分夺秒”的硬功夫 。 贺春梅告诉采访人员 , 和面时要掌握好软硬度 , 发面时要讲究时辰 , 蒸的时候要把握火候 。
“面半发酵的时候就要抓紧时间捏型、剪样儿 , 做好造型后静置发酵到表皮圆滑 , 上笼蒸 。 ”贺春梅说 , 蒸的工序也很考究 , “大火转小火 , 让蒸汽慢慢散去 , 要不然就破皮儿了 。 ”
门里出身 , 自会三分 。 作为面塑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 , 即使长大后的贺春梅为了给两个孩子陪读 , 离开了故乡 , 但她从未放弃面塑技艺 , 每逢过年过节 , 亲戚朋友、乡里乡亲还是最青睐她的手艺 。
“那时候 , 孩子们去上学 , 我就自己在家捏面塑 , 做好的成品就拉回老家保存起来 。 ”如今 , 贺春梅的家里摆满了一组组五颜六色、巧夺天工的面塑作品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做一个枣山大概需要一周的时间 。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80后”面塑非遗传承人:让巧手艺实现致富梦
本文图片

图为贺春梅将自己捏的寒燕送给民众 。张玮 摄
贺春梅说 , 这些作品从没想过售卖 , 只为取悦自己 , “还有一些馈赠了亲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