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地盘有多大?为何比不上其他六国?

众所周知,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 。三家分晋后 , 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 。其中,在很多人看来,韩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一个诸侯国 。
尤其是翻开战国时期的地图,可以发现韩国的疆域面积也是不如其他六国的 。正是因为韩国的弱小,所以,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也即在秦灭六国之战中 , 第一个就消灭了韩国 。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地盘到底有多大?为何比不上其他六国?

首先,公元前453年 , 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 。在晋阳之战后 , 魏赵韩三家彻底掌握了晋国的大权,三家分晋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了 。到了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 。于是 , 韩国和魏国、赵国一样,正式成为周王朝之下的诸侯国 。对于韩国来说,一开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

韩国的地盘有多大?为何比不上其他六国?

文章插图
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新郑) 。对于韩国来说,可以说是战国七雄中疆域变化较小的一个诸侯国 。在战国历史上,韩国的疆域基本上固定在今山西、河南一带 。当然,到了战国后期,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后 , 韩国逐渐丢失了在今山西省一带的疆域,也即当时的韩国,其地盘主要集中在今河南省一带了 。

因为韩国的疆域只包含今山西省、河南省的部分地区,所以韩国的整体地盘,可谓十分有限,从而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小的一个 。作为对比的是 , 秦国、楚国、齐国、魏国、赵国、燕国这六国,在巅峰时期都是地跨数省之地的 。比如燕国在乐毅伐齐时,其疆域面积包含京、津、冀、鲁、辽等地 。再比如三晋之中的魏国和赵国,其在巅峰时期的地盘,也都至少是韩国的两倍以上的 。
那么 , 问题来了 , 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地盘为何是最小的呢?哪些因素限制了韩国的地盘扩大?对此,在笔者看来,其实在三家分晋的初期,魏国、韩国、赵国这三国的疆域 , 实际是相差不大的 。并且 , 在三家分晋时,齐国、秦国都没有崛起,这对于韩国来说,无疑是一个扩张疆域的良好时机 。但是 , 非常可惜的是,相对于魏国,韩国明显错过了这一段时期 。也即在战国初期,韩国的几位君主大部分没有什么作为,尤其是和魏国初期的几位君主比起来 。

韩国的地盘有多大?为何比不上其他六国?

文章插图
【韩国的地盘有多大?为何比不上其他六国?】在三家分晋后,魏文侯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 。通过“李悝变法” , 魏国在三晋乃至于战国七雄中率先崛起 。在此基础上,魏国向西夺取秦国的河西之地,将疆域扩张到今陕西省一带,向东 , 魏国和齐国交锋,并消灭了中山国,向南,魏国又多次击败了楚国 。因此,魏国的疆域,和魏文侯、魏武侯等君主的励精图治存在直接的关系 。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魏国崛起之后,韩国则没有获得什么好处,还曾经遭到了魏国的袭扰 。直到韩昭侯这位君主在位时,才任用申不害,进行了申不害变法 。不过,申不害变法是一场非常不彻底的变法,主要还是为了巩固韩国君主的地位,加上申不害变法时 , 秦国、齐国、楚国等诸侯国已经变法图强 。因此,变法之后的韩国,并没有获得扩张疆域的机会 , 反而要为抵御秦国、楚国而大伤脑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