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为何被誉为"五代第一贤后"?她是如何辅佐朱温的?

张惠,即元贞皇后,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 , 后梁太祖朱温的皇后 。公元912年,追赠为皇后,谥号“元贞皇后” , 葬于宣陵 , 被誉为“五代第一后” 。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相逢乱世,一心佐君
张惠天生丽质,绝色佳人,家境殷实,是单州第一首富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她,不但举止端庄,很有教养,而且深谋远虑,很懂军事和政治谋略 。同是芒砀山的朱全忠对张惠早有耳闻,一次郊外偶遇便一见倾心 。但朱全忠当时的身份哪配得上张大小姐 , 于是只能将爱恋的种子深深地掩埋在心底 。世事多变 , 因为战乱,父母双亡的张惠孤身一人,成为难民流落至同州 。说巧不巧,朱全忠的手下拾到这等美人,哪敢私自享用,急忙献于朱全忠 。真可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在两人促膝长谈之下,心心相惜 , 情投意合 , 于是张惠许下终身 。

张惠为何被誉为"五代第一贤后"?她是如何辅佐朱温的?

文章插图
张惠和朱全忠完婚后,便一心辅佐夫君成就霸业 。张惠在军事上的才能很受朱全忠的赏识,因此,平日里性格粗暴、嗜血如命的朱全忠在妻子面前倒显得极为温顺,夫妻恩爱有加,相敬如宾 。每逢军事上的重大决策,朱全忠都会和妻子商讨,并且言听计从 。朱全忠生性多疑 , 动不动怀疑部下不忠而将其处死 。更为严重的是在一次攻打朱瑾的战役中,朱全忠大儿子朱友裕在追击朱瑾的过程中本该活捉朱瑾,却让他逃跑了 。深知朱全忠生性多疑,担心父亲怀疑他与朱瑾私通,为求自保,跑到深山躲了起来 。聪明贤惠的张惠洞悉着一切,献计命朱友裕自缚其身 , 向父亲请罪 。张惠虽不是朱友裕亲生母亲,但深得朱友裕信任,于是依计而行 。朱全忠一见朱友裕便欲斩首示众,张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便缓解了父子之间的隔阂 。对待亲人如此宽厚柔和,其实 , 对于外人,张惠亦是忠厚善良 。
朱瑾兵败逃走,妻儿成为了俘虏落到了朱全忠手里 。或许出于报复,或许碍于美色,朱全忠便想占有朱瑾的妻子 。朱瑾的妻子自然是不从 , 但又无可奈何,只能以泪洗面,甚是悲伤 。张惠见此触目惊心 , 当着朱全忠的面将朱瑾妻子请来 , 感同身受地讲到“咱们本为同性一家,应该和睦相处,只是兄弟俩动了兵刀 。试想一下,如果兵败的是我的夫君,那今天的你就是明日的我了” 。这话说得动情三分 , 朱全忠也全部听进去了 , 最后朱全忠也不在发难朱瑾的妻子 。之后朱瑾的妻子落发为尼,张惠甚是体恤,常常送些日用品,慰藉其心 。
张惠为何被誉为"五代第一贤后"?她是如何辅佐朱温的?

文章插图
香消玉殒,临终托言
只可惜好人都不长命 , 公元904年,张惠患病一病不起,此时的江山以落入朱全忠之手 。朱全忠顾不了江山了,急忙回宫探寻妻子的病情 。在张惠床边,朱全忠不停地哭泣 , 凭着最后的一丝力气 。张惠睁开了双眼,嘱咐着夫君“诫杀远色”,说完便命归西去了 。对于张惠的死,众将士也是忧郁悲伤,感念着张惠的仁德深明 。
【张惠为何被誉为"五代第一贤后"?她是如何辅佐朱温的?】张惠生前温和待人,仁德服人 , 对待朱全忠的妻妾和儿子无半点私心 。公元907年,朱全忠称帝,称帝后一直未立皇后,直至张惠之子继位称帝才追加张惠为“元贞皇后”和“元贞皇太后” 。对于她的贤德,人人称之为“五代第一贤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