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太狭隘了怎么改变

心胸狭隘并不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反倒是“记仇”在心理学看来,是有适应性意义的 。人类因为“心胸狭隘”、想着“复仇”,所以有了自我提升的动力 , 推动了自身的进步、有时候甚至推送了整个人类的进步 。所以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认为“心胸狭隘”是不好的东西 。
其实关于有人以很让你不舒服的方式对待了之后,你应该怎么做,这理应属于哲学家探讨的范畴 。早在我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对这个问题有所争论 , 既有一毛不拔之杨朱,又有兼爱天下的墨翟、还有中庸的孔孟 。一种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一种是“别人打你的左脸,你要把右脸也伸过去” , 第一种是心胸狭隘么?倒不尽然 。否则,针对后一种,儒家也不会评议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我觉得这个社会的道德,不在于你“理应”如何,因为这个“理应”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明的进步而有所演变的 。所谓的“心胸狭隘”这种模糊的定义、更是如此 。我问你们,“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之”算不算“心胸狭隘”?而“主持正义”、惩恶扬善的行为又算不算“心胸狭隘”?
所以你可以看到 , 人们似乎只是不加思索地认为,“心胸狭隘”是一个贬义词、自己不应该和这样一个贬义词扯上关系而已,然而却没有真正去思考什么才是心胸狭隘,以及“心胸狭隘”存在的合理性 。
以上可以说是我对这个概念的一点中立的辩护 。对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认同儒家的中庸说法 。所谓中庸 , 我理解并非是中立,既不偏左、又不偏右 。我理解中庸是一种平衡,就是不要仅仅狭隘、也不要仅仅是开阔 , 不极端 。而是该狭隘的时候狭隘、该开阔的时候开阔 。只要你对自己的内心有足够清晰的觉知 。
【心胸太狭隘了怎么改变】没事看看书看看历史看看佛教书籍,多出去走走,最好是能亲近一下大自然 , 身心放松了自然心胸开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