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诗人李冶是怎么死的

李冶是一位天赋极高的才女 , 甚至有人觉得她是大唐第一女诗人 。后人对李冶在文学方面的成就都有很高的评价,不过仔细了解李冶的一生后,会发现她实在经历了太多难关 , 一生都想追求真爱 , 却一直没能如愿 。虽然唐朝相比其他朝代,会更加开放,但李冶对于男女之情直率的做法依然很罕见 , 直率的性格也为她惹来不少麻烦 , 甚至是杀身之祸 。想要了解李冶的人 , 就必须读读李冶的诗,看看这位才女到底经历了怎样的一生 。
她,字季兰,公元730年出生于乌程,即今天浙江吴兴 。其长于创作五言诗,多为酬赠谴怀之作,著有《李季兰集》,现存诗于世有18首 。这位因诗而生、又因诗而死的大唐首席女诗人用自己多舛的诗笔谱写了一曲悲壮的命运长歌,令人叹息铭记 。

唐朝女诗人李冶是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一、年少时,因写诗无奈出家,在观中长大李冶六岁时就可即兴写诗,不过,也因为这样的诗才,使得她年少时步入了不寻常的人生之路 。
一天清晨 , 在父亲的关注下 , 小李冶看着庭院里的蔷薇 , 当即口占《咏蔷薇》:
经时未架却 , 心绪无纵横 。
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 。
【唐朝女诗人李冶是怎么死的】"架"的诙音即"嫁",小李冶在这首诗里显露出不拘礼数、不守妇道的情绪,让她的父亲很担心"女儿长大后若"失德"怎么办?苦思良久,便在其11岁时送至浙江湖州的玉真观出家 , 让女儿当女道士 , 以期修身养性成为良人 。
自此 , 小李冶便在观中长大 。
所幸的是,李冶天资聪慧,能一心诵读古典书籍,又时常研习棋琴书画,专修翰墨,尤工格律(诗) , 几年间 , 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当世才女 。
唐朝女诗人李冶是怎么死的

文章插图
二、生性自由 , 不拘礼数,喜用诗与名士交往不过,生性浪漫、极具男子气概的李冶 , 尽管在观里修心养性 , 但大大咧咧 , 对三从四德、女诫之类的律条并不在意的个性并没有改变 , 她终其一生 , 仍喜与名士交游酬唱 , 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 。
这种放得开的生活态度 , 使得她与当世名士多有密切往来 , 由此结下深厚的情谊,有着非同一般的沧桑情感经历 。
写下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的陆羽,就是她最真挚往来的朋友 。
有一次,李冶生病了,陆羽来看望她 。欣喜的李冶为之写下《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表达感激之情: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
写下有名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大诗人刘长卿亦是李冶的好友,对其评价亦高,赞为"女中诗豪" 。
这就是李冶 , 她与名士们的往来并不忌讳 , 表现得无拘无束 。其浪漫风流、爱作雅谑的个性也留下一些只可意会的趣谈 。
好友刘长卿因有"疝气",李冶就在一次聚会里,讥笑他:"山气日夕佳" 。尴尬的刘长卿只好会意地复对:"众鸟欣有托" 。
以致唐诗选家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评议李冶"形气既雄,诗意亦荡" 。
唐朝女诗人李冶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