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办学和周游列国的钱从哪来?

孔子周游列国 , 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各个国家巡游,想要传播自己的思想,想让国君能够接纳自己的想法,然而其实很多国君对他的态度都差不多,孔子也经常四处游走 , 但不管孔子要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资金支持的,那孔子办学还有周游列国的经费究竟从何而来 , 为什么他能一直做这些事情呢?孔子的收入情况又是怎样的 , 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孔子办学和周游列国的钱从哪来?

文章插图
1、孔子对待钱的态度异常豁达和洒脱近现代对孔子研究越来越多 , 越来越深 。学者们发现:古代儒家把孔子塑造成一个没有欲望 , 没有情绪 , 没有烟火气息的圣人,是带有政治企图的,那绝对不是真实的孔子 。
孔子是一个非常务实,而且很接地气的人 。金钱对于他来说,是实现他理想的工具,他不爱钱,但也不会故作清高,他需要钱,但也不会因为钱放弃自己的坚守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富贵是人们追求的东西 , 贫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东西 , 但是 , 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方式和方法去追求富贵和摆脱贫贱 。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意思是:富贵合乎于道,即使是给人执鞭的差事也可以做 。如果不合乎道,那就还是按照自己的爱好去做事 。
孔子认为,君子不能见利忘义,但也无需刻意节衣缩食,安于贫困 。
孔子办学和周游列国的钱从哪来?

文章插图
2、孔子对金钱的需求非常大如果不是特意去研究,我们很可能忽略了孔子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所谓孔子周游列国,一般是几十人的队伍,有弟子,有马夫,有仆役 。这么大的队伍,吃喝拉撒住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何况,孔子和弟子一直在贵族阶层活动 , 要参加他们的聚会,宣传自己的思想,孔子一行人至少要有体面的生活才能维持基本的社交礼仪 。
孔子一行周游列国,13年时间不事生产,还要保持应有的排?。?支出肯定少不了 。
孔子周游列国后,深感壮志不得酬 , 于是聚徒讲学 。孔子收徒有教无类,不少弟子“贫且贱”,贫困弟子只需要拿10条干肉作为拜师礼,即可入学 。孔子有徒三千,通常认为三千只是虚数 , 但是弟子数量也肯定很多 。要保证这么多人的吃穿住行 , 花费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熟练六艺 。六艺里面的声乐、射箭、骑术等等都是挥金如土的项目,这些教学设备真不是一般人家负担得起的 。
孔子聚徒讲学相当于办了一个半公益性质的大学,耗资非常巨大 。孔子逝世后,弟子们守孝三年,后来很多弟子一起整理、编撰《论语》,这些都需要大笔的钱 。
总的来说 ,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的弟子们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一直在不停的奔走和活动,这些都需要极其优越的经济条件作为支撑 。
孔子办学和周游列国的钱从哪来?

文章插图
3、孔子为了自己的理想打造商业帝国有人可能会说,凭孔子的名声和威望,难道没人资助吗?有的,肯定有很多 。但是孔子非常明白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道理,带有目的性的资助和大额资助他是不肯收的 。别人的钱不能拿,那就自己赚,孔子索性搭建了一个商业帝国,代理人就是他的弟子子贡 。
子贡经商有多牛?前人有记载 。《论衡·知实》载:“子贡善居积 , 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 。”有很多人认为,子贡善于经商是因为出生于富商之家 , 所以才会精于此道,买低卖高,积累了大量钱财,成为孔子活动经费的主要来源 。这种观点忽略了孔子对子贡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