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太监的历史评价( 四 )


汪直这把刀明宪宗刚刚磨快,刚刚发现用得顺手,怎么会说扔就扔呢?暂且不用可以 , 但是这把刀要挂着,让你们这些做臣子时不时地能被刀的反光晃到双眼 。

汪直太监的历史评价

文章插图
4、大明名将汪直的军功一直被很多人刻意遗漏 。比起做皇帝整治大臣的刀子,汪直在边疆的军功反而是他最出彩的一笔 。我们可以快速过一遍 。
成化十四年六月 , 汪直得明宪宗“便宜行事”之敕令 , 赶赴辽东处置边务;
成化十五年,汪直作为监军,出兵征讨建州女真三卫,大胜;
成化十六年,汪直为监军,于河套地区抵御蒙古鞑靼南下,大胜;
成化十七年,鞑靼进犯大同,汪直率军截杀,胜;同年七月,汪直再领京军精锐主动出击,胜;
成化十八年,汪直任大同镇守太监;六月,于延绥抵御鞑靼 , 大胜;
成化十九年,汪直获得密报,鞑靼将大举来犯,请求京师支援 , 未果;六月汪直被贬南京;同年,明军在大同损兵折将 。
汪直参与的所有军事行动 , 都打了胜仗,而在成化十九年把汪直一调离 , 大同就吃了败仗 。当时与汪直在军务上合作密切的,主要是王越和朱永二人 。这两个人的军事素养,知道那段历史的朋友不用我再多说了吧,王越更是明代以军功封伯的三位文臣之一 。
这里要说明的是,汪直绝非沾了王越和朱永的光,汪直的军功是得到了明宪宗认可的 。太监做到汪直这个份上,已经没有什么官职可以再往上升迁了 , 所以皇帝对汪直的奖励就是加俸禄 。一般来说,二十石为一级 。我们可以看看汪直的受赏情况 。
成化十五年的胜利,汪直加米三十六石,总督京军十二团营;成化十六年的胜利,汪直加米四十八石;成化十七年的胜利,汪直加米三百石;成化十八年的胜利,汪直加米二十四石 。
特别是成化十七年的那次,很显然明宪宗对汪直的表现非常满意 。
汪直太监的历史评价

文章插图
5、“父子君臣”上述这段时期,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
第一个是成化十八年明宪宗不让汪直回京,而是让他留在了大同做镇守太监 。于是汪直老毛病又犯了 , 开始挑别人的刺 。八月,汪直弹劾了副总兵朱鉴等人;成化十九年五月,汪直又弹劾了几个参将,御史;
第二个是成化十八年三月,明宪宗再次罢免了西厂 。但六月汪直打了胜仗,照例给了嘉奖,并把当年汪直弹劾的副总兵朱鉴押到京城下狱 。
汪直连续在边疆打出了几个大胜仗,明宪宗依旧罢免了西厂,由此可见当时明宪宗受到的压力有多大 。朝臣们是真的慌了,本来汪直就备受皇帝器重,现在又屡立军功,这样的人要是回来再驾驭西厂这个怪兽 , 那么自己还有好日子过吗?
当时朝臣心知肚明,一下子把汪直拉下马是不现实 , 但是趁汪直不在京师 , 把西厂裁撤了还是有可能的 。
但我们又注意到 , 明宪宗对汪直表现出了绝对的信任 。他可以一边在京师裁撤西厂,打压汪直的嫡系,一边又在边疆对汪直委以重任,丝毫不担心汪直会有什么不轨之举 。而汪直也不哭不闹,继续做自己的事情,碰到不顺眼的官员,照样上疏弹劾 。
这种信任,如果你以君臣之忠义来看,其实是很变扭的,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但是如果联想到上文我提到过明宪宗和汪直的“父子之情”呢?
做爹的要用你 , 你就上 , 别嫌苦;要让你下的时候 , 你就乖乖下来,别抱怨 。虽说明宪宗是皇帝,但汪直毕竟不是皇子,还是个宦官,不存在夺权问题,那么明宪宗完全可以信赖汪直,而汪直也深信皇帝不会对自己做兔死狗烹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