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是一个怎样的人?

秦观是北宋著名词人,大家非常熟悉的“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便出自他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被称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 他的词总能让人感到别出心裁,风格与众不同 。秦观在文学领域有着很高的成就 , 但他的仕途之路却充满坎坷,似乎这是很多文人绕不过的一个坎 。那秦观生平到底经历了哪些不公,他的心境又发生过怎样的转变呢?下面就来了解看看吧 。

秦观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一)从不喜到思量“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出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州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是秦观比较著名的一首词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 在这首词中,秦观以深沉的凄哀之音抒发了胸中无限的苦楚与寂寥,与他“同升而并黜”具一份知己灵感犀心的苏东坡更是绝爱其末尾两句,及闻其死 , 自书于扇面以志不忘 。
然而就我个人来说 , 我是不甚喜欢秦观的,没有什么原因,虽也知他是宋代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也知东坡赞他有“屈宋之才” , 王相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然而不感冒仍旧是不感冒 。
直到一二年我参加工作,彼时恰颇多不顺之处,一个雨夜 , 随手翻书来看,恰好遇着这首踏莎行 , 当时竟一改往日 , 入境一般细细思量起这词,这人来 。当然还有他身后那个远庞大的多的文人群体……
秦观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二)真实心境和人生境界的距离中华文明是极具特点的,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文人们更是很有些特点 。“学而优则仕”便是其中一个被广泛认同的中国文人的心理特点 。虽然他们口口声声要把富贵的金杯砸碎,回归蒹葭苍苍的远古,但是明眼人自然不会就轻信了他们去,都知道他们所谓的退隐里面莫不含有戢鳞潜翼、思属风云的机锋 。
哥本哈根的克尔恺郭尔曾在黑暗的北欧长夜里细细地把人生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审美阶段,即我们常说的感性阶段,这个阶段的人们追求的多是感官上的满足;
秦观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第二阶段,道德阶段,即我们所说的理性阶段 , 这个阶段的人们自我克制,是非分明,然而却必然会因为压抑自己的天性而陷入矛盾的痛苦中;
第三阶段,宗教阶段,这是一个看似完满的精神阶段 。人们不再受物质的诱惑,不再惧怕舆论的压力 , 挣脱了尘世的网络 , 漠然道德的评判,只是单独站在旷野上与上帝对话,在偿还人生债务的剧痛中感受着那种纯粹的快乐 。
然而达到第三阶段的人简直少之又少 , 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只能在第一阶段徘徊 。
我觉得就中国文人来说,陶渊明可算是为数不多的第三阶段的人,居陋室,品香茗,事农桑,安清贫 , 千古隐士傍桃源而避乱世 。在秦观的词中也提到了陶公的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其实离郴州是不远的 。桃源是陶公心中的避乱圣地,亦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可谓千古关情,异代同心 , 但其实二人的真实心境和人生境界却大不相同 。
秦观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插图
(三)江湖险恶 , 何处是桃源?秦观和大多数中国文人一样,是属于第二阶段的人,一朝天涯沦落,春寒料峭 , 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尤其身处宋朝这个典型的乱世中,更是人生漂泊,无处安心立命!所以他写下踏莎行 , 像白居易写下白云泉,像张继写下枫桥夜泊……